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清朝鸦片走私猖獗,走私与反走私斗争激烈,晚清尤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广东沿海沿边处在这场斗争的最前沿,是斗争矛盾最集中,也最能体现出这场斗争面貌与实质的地方,试以广东沿海为例,剖析清朝鸦片走私与反走私斗争现象及晚清政府反走私斗争失败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2.

作为淡水生境的顶级捕食者,水獭的分布变迁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演变。江苏沭阳吕台井出土的6件水獭亚科下颌骨,经考古分析和碳十四测年,年代为唐代前期。根据现生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与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形态差异(前者尺寸更大、p4后附尖和m1下三角座更发育、下颌体更纤薄),确认吕台井标本分属江獭和欧亚水獭,其中江獭是纬度最高的出土记录。通过形态学研究,我国江獭还出土于中-晚更新世的安徽和县龙潭洞、广西荔浦洞穴、江西万年吊桶环,以及全新世早中期的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余姚河姆渡、宁波傅家山、湖南洪江高庙等遗址。古文献考证表明,江獭和欧亚水獭分别对应了史料中的“猵(獱)”和“獭”;西汉至北宋时期,两者曾共存于黄淮流域。北宋以后,江獭从黄淮流域消失,反映了黄河泛滥导致的湖泊变迁;最终,江獭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灭绝,现仅残存于珠江口和西双版纳。江獭在我国的区域性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大型淡水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53.
利用显微镜对重庆忠县翠屏山西晋时期崖墓出土的玛瑙珠、琥珀饰品和玻璃珠的表面痕迹进行了显微观察,对它们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玛瑙珠在粗磨过程中应使用了粒径较大、粒度不均匀的石英砂粒,导致玛瑙珠的外形不规整,表面多大而深的凹坑;琥珀饰品的钻孔外缘和表面存在较多应力裂纹,显示当时的玉匠对琥珀的加工尚不能克服琥珀性脆、怕热的缺点;玻璃珠至少可见铸造——切削成形、缠珠和直管切割3种制作工艺。这些饰品的特点反映了西晋时期平民社会所使用的饰品的面貌和工艺水平,为中国古代宝玉石和玻璃器的断代以及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4.
程文斌  郎兴海  欧阳辉  彭义伟  谢富伟  王勇  彭强  杨超  陈翠华  向芳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2-2023040012
含高放射性成因铅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但对其矿料来源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收集了河南郑州商城、山西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地区)、江西新干大洋洲、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地区)覆盖整个商代的8个遗址/地区700件出土青铜器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与全国606个Pb—Zn、Cu、Sn多金属矿床4025件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探讨商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古蜀国在矿业贸易中的地位。研究表明:(1)河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陕西汉中、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6个遗址/地区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铅料;而四川三星堆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则主要采用了含异常铅的铅料。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和陕北3个遗址/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铜料;而河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采用的铜料很可能以含正常铅为主,但不排除采用含异常铅铜料的可能性。(2)对比全国Cu、Pb—Zn、Sn及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资料,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的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最有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MVT型Pb—Zn矿床;而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铜料,则最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IOCG型Cu矿和山西中条山铜矿峪Cu矿床。(3)综合三星堆遗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兴衰时间及其与其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路径,推测古蜀三星堆很可能是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及部分铜料贸易的大型中转地,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青铜器的兴盛与衰落则很可能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开启与消亡有关。  相似文献   
55.
王申  岳书波  曾剑 《古地理学报》2019,21(4):685-694
钱塘江河口是世界著名强潮河口。基于历史文献资料,系统梳理考证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钱塘江河口潮灾记录,分析了潮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1)北岸潮灾远多于南岸,海门以上河口段与海门以下河口段潮灾次数基本持平,但均少于河口湾段。(2)潮灾在南北两岸的空间分布上,存在转移与变迁,由此导致两岸分别存在明显的平缓期—爆发期—平缓期交替,但平缓期与爆发期的时长并不固定。(3)潮灾强度变化与潮灾频次分布有较强关联,高强度潮灾多发于潮灾频发期。结合历史气候、江道地形等自然环境背景,探讨了影响潮灾时空分布的要素,认为钱塘江潮灾发生的频次及规模大小与流域内干湿变化及历史气温升降有明显关联,而历史极端潮灾则常是多种要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作者从《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里,发现了14件新疆地方官上报地震灾情的电报,发报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五月至二十八年九月。本文全文录出了这批电报的内容,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地震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7.
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气候变化背景,对历史时期的气象灾害的研究是研究当时气候变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统计分析和小波变换,分析了该地区明清时期干旱、风沙、霜雪、冰雹、洪水等气象灾害的频次和周期特征,探讨了当时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明清时期旱灾发生频次最高;各类气象灾害都有随时间而增多的趋向。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是各种气象灾害的多发阶段。各类灾害短周期一般为3~9年,中周期一般为17~21年,长周期一般为28~42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明清时期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1368—1659年为暖湿期,1660—1911年为冷干期,以冷干为主,并经历了以下次一级的气候波动:暖湿→暖干→暖湿→冷干→冷湿→冷干。在气象灾害群发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58.

林家遗址是在山东曲阜地区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夏商时期聚落。本研究对该遗址2013年度发掘出土的570件岳石文化晚期和中商时期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遗址动物群构成包括黄牛(Bos taurus)、羊(Caprinae)、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狗(Canis familiaris)、狗獾(Meles mele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等, 以家养动物为主, 野生动物仅作为补充。从动物构成的历时性变化来看, 岳石文化晚期, 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为黄牛, 家猪次之; 排除掉特殊埋藏的完整动物遗存, 家猪是中商时期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 其次是黄牛和野生鹿科动物。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海岱地区, 大多数遗址的先民主要通过饲养以猪为主的家养动物来获取肉食资源, 家养动物构成相对比较稳定, 包括猪、黄牛、羊和狗。只有少量商代遗址, 如李屋遗址, 出土的野生动物比例较高, 且野生动物种属繁杂, 这与遗址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遗址的特殊性有关。另外, 林家遗址岳石文化晚期以黄牛为主的动物群特征可能与遗址的性质或发掘区在聚落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以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的商代龟甲及部分动物骨骼为材料,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动物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先民对龟的使用及龟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龟甲的同位素数据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δ13C和高δ15N值(δ13C=-20.3 ‰ ±0.4 ‰,n=3;δ15N=7.8 ‰ ±0.2 ‰,n=3);第二类是δ13C值居中,δ15N值偏低(δ13C=-21.6 ‰ ±0.4 ‰,n=4;δ15N=7.0 ‰ ±0.3 ‰,n=4);第三类是δ13C值偏低、δ15N值居中(δ13C=-23.7 ‰ ±0.6 ‰,n=4;δ15N=7.6 ‰ ±0.3 ‰,n=4),这意味着该遗址出土的龟甲可能存在多种来源。究其原因,可能缘于先民制作卜甲时使用的龟来源于不同的栖息环境,抑或来源于不同种属的龟。这种用龟行为,或许与殷墟甲骨上记载的"贡龟"密切相关。尽管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尚属初步,但毋庸置疑,本研究为全面探索商代先民的用龟行为、拓展甲骨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60.
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的矿物组成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镜观察等理化分析测试手段对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部分青铜器残留的泥芯进行了成分、物相等检测分析,并与山西侯马、陕西扶风李家铸铜遗址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横水西周墓地泥芯与当地土壤在成分、物相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多数青铜器可能在当地铸造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