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41.
基于小波包分解重构方法,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南亚夏季风与季内西太平洋副高活动的关系,提出和定义了用以诊断副高活动的夏季风频域能量判据.诊断结果除佐证了副高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和变化规律外,还揭示出副高与季风间一些新的关系特征.  相似文献   
742.
A high-resolution Holocene seismic history of the Dead Sea Transform (DST) is established from laminated sedimentary cores recovered at the shores of the Dead Sea. Radiocarbon dating and annual laminae counting yield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disturb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dentified as seismites) and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 All recent and historical strong events of the area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the major earthquakes of A.D. 1927, 1837, 1212, 1033, 749, and 31 B.C. The total of 53 seismites recognized along the entire Holocene profile indicate varying recurrence intervals of seismic activity between a few and 1000 years, with a conspicuous minimum rate at 2100-31 B.C. and a noticeable maximum during the past six to eight centuries. Most of the epicenters of the correlated earthquakes are situated very close to the Dead Sea (within 150 km) or up to 400 km north of it along the DST. Between 1000 B.C. and A.D. 1063, and from A.D. 1600 to recent time the epicenters are all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DST, whereas prior to 1000 B.C. and between A.D. 1000 and 1600 they appear to scatter along several segments of the DST. We establish how the local intensity exerts a control on the formation of seismites. At historically estimated intensities greater than VII, all well documented earthquakes are correlated, whereas at intensities smaller than VI none are matching.The periods with enhanced earthquake rate along the DST correlate with those along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as opposed to the intervening East Anatolian Fault. This may indicate some elastic coupling on plate-boundary scale that may also underlie escape and extrusion tectonics, typical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相似文献   
743.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相干体算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算相干体算法,提出了用模拟地震子波的小波函数(或高分辨导数小波函数)的小波变换,得到分频瞬时相位,再计算相干体的相干体算法1和用小波变换得到的实、虚部(相当Hilbert变换)计算相干体的相干体算法2. 在油田构造解释中,为了突出小断层特征,用分频计算出的相干体进行重构. 实际资料计算表明,相干体算法2较K. J. Marfurt相干体算法抗噪声能力强;相干体算法1较相干体算法2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44.
利用1954-2001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商丘夏季旱涝的环流形势特点,并通过历史曲线演变趋势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降水和湿度的变化时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和湿度变化具有不同周期性。  相似文献   
745.
初步探讨小波多分辨分析理论在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中的应用,给出一种基于地震波场局部变化性质而自适应调空间网格点的波动方程数值算法,目前求解波动方程所用的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以及伪谱法都不能根据波场的局部变化性质而动态选择空间网格点的大小、小波基函数在空间域和频域中都具有局部性特征,它的性质优于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伪谱法中所用的基函数,通过阀值运算,地震波场失发辨表示变得非常稀疏,同时地下介质中的主要信息又不会受到损害,本文将声波场的多分辨表示变得非常稀疏,同时地下介质中的主要信息又不会受到损害,本文将声波方程的矩阵表示形式小波多分辨分析的框架下进行了展开,通过对算子长阵的地震波场矩阵进行多分辨分解和压缩,得到了小波域中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算法。  相似文献   
746.
旋扭构造的粘弹性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石 《地质科学》1989,(1):95-105
本文根据弹性体与粘弹性体中瞬时应力分布的对应关系,通过旋扭构造力学分析的弹性解,然后以三元件Ross粘弹性模型模拟岩石力学性质,求出粘弹性体中的瞬时应力、应变的解析解,再代入岩石的粘弹性常数,算出精确数字解答,最后作出应力应变的时间演化图。  相似文献   
747.
本文讨论了IHS彩色变换和主成分变换在苏州市TM多波段图像信息提取研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地物在多波段数据的彩色合成图像上具有较为稳定、特征的色调信息。利用苏州市水体、植被、城镇三大类地物的色调特征对TM_3(红)、TM_4(绿)、TM_5(蓝)彩色合成图像的色调成分H作了伪彩色密度分割,准确地反映了它们的分布状况。在主成分图像的IHS反变换彩色合成图像上,主成分的信息内容得到了定量、形象直观的反映,苏州市新旧城区的光谱差异、该市现状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特点得到了清晰的显现。水稻、菜地、山地之间的光谱差异也得到明显的增强。主成分变换和彩色变换相结合,为多波段数据信息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8.
749.
基于同态滤波的海表图像照度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海洋动态过程中,由于光照不均而造成的海表面图像亮度不均,致使图像对比度不强和图像降质。采用修正系数的同态滤波,实验显示图像对比度得到提高,图像更加清晰,是一种有效的照度校正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50.
河流入海通量是河口海岸地区物质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貌与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以1957~2012年盐城海岸降雨量及主要建闸入海河流径流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M-K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建闸活动影响下小流域入海径流量的长周期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河口海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受到降雨量减少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近60年来入海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3×10~6 m~3(10 a)~(-1),径流量的季节性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以1965年为界,1965年前后时期的径流量统计特征差异显著。尺度变化方面,入海径流量具有多周期变化特征,其第一主周期为23.38 a,径流量及降雨量在不同周期尺度下表现出明显的"丰—枯"及"湿—干"交替震荡特征。此外,ENSO事件及河口建闸能够分别对入海径流量的年代际及季节性变化特征产生影响。未来需结合气候及下垫面变化特征开展入海径流量预测及相关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