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72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IS THE GRENVILLE PROVINCE AN ANCIENT ANALOGUE OF THE HIMALAYAN BELT?1 All埁greCJ ,2 4others.StructureandevolutionoftheHimalayan Tibetorogenicbelt[J].Nature ,1984,30 7:17~ 2 2 . 2 BurgJP ,DavyP ,MartinodJ .Shorteningofanaloguemodelsofthecontinentallithosphere :Newhypothesisforthefor mationoftheTibetanplateau[J].Tectonics ,1994,13:475~ 483. 3 BurtmanVS ,MolnarP .GeologicalandgeophysicalevidencefordeepsubductionofcontinentalcrustbeneaththePamir[C]…  相似文献   
452.
新媒体环境下,以雾霾为切入点的环境问题迅速成为公众、媒体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各利益相关方表现出对雾霾科学信息的不同需求。科学成果在传播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传播主体、传播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模式:成果传播的受众由少至多,成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多样化,成果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更新速率不断加快,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路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新媒体在有助于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同时,也给科学传播工作带来了挑战,建议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加强环境信息及科学知识的公开和普及,以提高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3.
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十分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综合分析此次雾、霾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加密自动站、探空、风廓线雷达以及连续观测的PM2.5资料,结果表明:本次雾、霾过程,能见度的恶化与天气形势、PM2.5持续性波动增长、相对湿度增加、逆温出现频率高、近地层风速小及近地面偏南风输送有密切关系:(1)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地区较长时间被地面高压后部的弱气压场和低压辐合区控制,地面风速和近地层风速较小,北京大部分地区处于弱的偏南风或偏东风控制中,很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2)地面增湿趋势明显,低层偏南和偏东气流将水汽和上游污染物向北京地区输送,加之29日气温明显回升,导致地面积雪融化,近地面相对湿度增加,有时接近饱和;(3)边界层逆温一直存在,很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相似文献   
454.
2013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平  高拴柱 《气象》2014,40(1):126-131
2013年10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单一极涡,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中高纬环流呈现4波型,北美地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常年偏大,南支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10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0.8 mm,比常年同期(35.8 mm)偏少14.0%,全国平均气温为11.1℃,比常年同期(10.3℃)偏高0.8℃。月内,冷空气活动频繁,先后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但只有22—26日的冷空气达到全国较强冷空气标准,其他3次都是影响北方的中等强度冷空气;受台风菲特影响,我国华东地区南部和华南地区北部出现一次强降水过程;江南中部及河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455.
2014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芬芬  马学款 《气象》2014,40(4):515-520
2014年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位置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南;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70°E附近,位置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西;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略偏弱。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2 mm,较常年同期(13.2 mm)偏少53.0%。全国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同期(-5.0℃)偏高1.6℃。月内,我国出现1次主要冷空气过程和4次主要降水过程。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少,气象干旱持续;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或霾天气;南方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45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底浙西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期间存在比较稳定的高、低空和地面环流形势,中低层湿度条件较差;低层以弱辐散和弱垂直运动为主,并且1000 hPa高度层以下浅薄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均有利于灰霾天气的维持;干冷空气前锋和主体影响期间,冷平流强度加大且低层有辐合中心和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出现,扩散条件好转是灰霾程度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浙西地区为盆地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457.
基于2013年1月9-15日北京地区一次持续雾、霾过程,对环流形势、要素、物理量场以及污染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PM2.5和SO2事件持续时间超过100 h,浓度达到严重污染级别。高空为偏西或西南气流且850 hPa有弱暖平流输送和地面倒槽维持少动是有利于雾、霾持续的背景条件。持续轻雾或霾对湿层厚度要求不高,在925 hPa下即可,且湿层越厚,能见度越低。逆温维持是雾、霾持续的主要原因,且轻雾或霾为主时逆温层特点为厚度浅强度弱,高度或强度的突然增大可预示向大雾或雪转换; 850 hPa以下涡度平流较弱是轻雾或霾持续的动力结构;总温度平流垂直分布表现为闭合中心强度在500 hPa明显分界,且相对较弱的平流中心的高度一般在850-1000 hPa之间,当高度达到500 hPa时或可预示雾、霾天气消散。  相似文献   
458.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与对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针对政府应急安全管理和空气污染应对等工作开展相关服务,综合考虑了影响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燃放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以及空气质量状况3方面的气象条件,采用隶属度乘积和函数最大值方法研发了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烟花爆竹燃放指数由低到高分4级,分别表示适宜、不太适宜、不适宜和极不适宜。燃放指数的发布对政府应急决策和公众理性燃放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燃放指数的分级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59.
饶晓琴  马学款  黄威 《气象》2015,41(3):380-387
2014年12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异常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东亚大槽偏强,冷空气活跃;南支槽位于70°E附近,较常年同期明显偏西,不利于水汽向我国中东部地区输送;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9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24.8%,其中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偏少8成以上。全国平均气温为-3.4℃,较常年同期(-3.2℃)偏低0.2℃;月内气温变化显著,呈“前冷后暖”的特点,上、中旬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0℃,下旬转为偏高1.1℃。月内,我国出现了5次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和4次雾霾过程以及1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北方多地出现极端日降温事件,东北局地遭受雪灾;下旬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460.
对雾-霾过程的综合探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传耀  于丽萍  王缅  马京津  李栋  张春波  孟磊  王璐 《气象》2015,41(12):1525-1530
通过大气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台站探测仪器,探测北京一次雾 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能够持续的气象条件:(1)温度持续上升,相对湿度维持在50%以上,风速基本在2 m·s-1以下,高温、高湿、小风速等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的迅速扩散;(2)逆温层的持续存在,大气对流减弱,阻止了颗粒物向高空扩散,颗粒物大量积累。以上两个主要原因造成了该雾 霾天气过程的持续。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湿沉降作用以及冷空气的到来造成地面风力增大,促使了雾 霾天气过程的最终消散。从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结果发现,在每天中午雾 霾垂直高度都会降低,整个过程中细粒子激光雷达和地面仪器探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通过激光雷达和L波段探空资料对比发现,在存在饱和水汽天气状况时,细粒子激光雷达探测雾 霾高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