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61篇
大气科学   228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51.
资源三号卫星在轨测试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三线阵立体测绘卫星,卫星在轨运行至今一年多,卫星影像产品在测绘及其他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总体运行状态及卫星数据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后续光学测绘卫星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52.
中高轨卫星广播星历精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PS广播星历参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参数少、精度高等优点,可以考虑将它应用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但是GPS系统的卫星构成比较单一,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包含中地球轨道 (M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地球静止轨道(GEO)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中高轨卫星。分析了采用GPS广播星历参数时,MEO、IGSO和GEO卫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特别讨论了轨道倾角接近于0的GEO卫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计算表明,对于 MEO卫星,2 h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三维位置)可达厘米级;对于IGSO卫星和轨道倾角较大的GEO卫星,4 h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约为0.1 m,径向位置误差在厘米量级;而对于轨道倾角接近于0的GEO卫星,若不采取特殊措施,由于轨道倾角和升交点经度统计相关,其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很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坐标转换方法。采用此方法后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可达0.1 m,径向位置误差为厘米量级。  相似文献   
653.
余洋  万蓉  付志康  向怡衡 《气象》2024,50(5):603-615
基于2019年和2020年6—7月GNSS水汽监测网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和并址气象站的地面雨量、温、压、湿等同步观测数据,利用临界成功指数(CSI)和命中率(POD)两个检验指标,探索建立了基于PWV、6小时水汽增量(PWV*)及假相当位温距平(θse*)的短时强降水阈值预报方法,并利用2021年6—7月降水样本对该预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SI和POD分别为0.167和0.593,其评分高于目前常规业务方法对短时强降水的客观预报评分,其中约48%的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预警之后的24小时内,约78%发生于48小时内。研究区域内78.6%的短时强降水样本发生在连续15小时PWV*的累积值(∑PWV*)≥75mm且连续24小时θse*累积值(∑θse*)≥30K的条件下;PWV高值区叠加∑PWV*和∑θse*的大值区对梅雨期短时强降水以及暴雨发生区域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654.
邵楠清  孟庆岩  魏鸣  卢显  张颖 《中国地震》2017,33(3):405-413
本文处理了新疆洛浦MS6.0地震前后卫星热红外亮温(TBB)数据,对异常信息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考虑了天气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亮温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西北方向,高值区位于震中以西巴楚县附近,异常呈条带状分布,其西北-东南走向与附近断裂带方向一致;异常出现在洛浦地震前14天,共2次,时间上经历较强-弱-强-弱的变化过程,第1次异常持续时间较短,第2次异常持续长达4天,之后迅速衰减并消失,亮温异常值增幅十分明显。结果表明,新疆洛浦地震前存在明显的红外亮温异常现象,亮温变化与洛浦地震发震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5.
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了“NOAA/AVHRR遥感资料数据库有效管理系统”。文章着重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思,原理与功能特点,开发系统技术说明,应用前景。通过一年来的开发研制,已建立了一种适合陕西省的局部区域数据库,探索出一条有效地管理卫星遥感数据资料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56.
涡旋Rossby波传播的不同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用一个柱坐标系涡度正压方程的半谱模式,实施了4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扰动涡旋分布条件下,涡旋Rossby波的传播特征问题。结果指出:正值、负值相间的沿方向角二波分布的初始场,与只有正值涡旋的初始场相比,其后涡旋Rossby波的传播有明显的差别,即前者向内传播的涡量比后者衰减得快,而且前者是单峰传播,后者是双峰传播。  相似文献   
657.
星载双频云雷达的云微物理参数反演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星载雷达模拟器输出的模拟数据,为星载双频云雷达选择了最佳的频点组合,并开展了双频联合反演云微物理参数的算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位于大气窗口的6组频点组合中,94/220 GHz的组合对滴谱参数的微小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进行双频的联合反演。综合考虑不同频点的探测能力、衰减以及工业部门的制造水平后,认为94/220 GHz可以作为未来星载双频测云雷达的探测频点。(2)双频反演中最核心的双波长比(DWR)和体积中值直径(D0)的关系与冰晶粒子密度相关。当密度随着粒子直径变化时,DWR随着D0单调递增,当粒子密度固定不变时,DWR-D0曲线可能会出现非单调变化,从而使得固定密度时的反演比变密度时更加复杂。(3)后向迭代的双频反演算法同样适用于94/220 GHz进行云微物理参数的反演,并且对模拟数据的反演精度较高。此外,反演精度受到系统噪声以及定标精度的影响,为了满足反演精度的要求,系统噪声和定标误差应该控制在1 dBz以内。   相似文献   
658.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12,31(2):312-321
选取1981年7月-2006年12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Ch-INDV参数化关系式,计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84个测站历年各月的地表热力输送系数Ch值和地面感热通量序列,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西北干旱区地面感热通量实际计算值与ERA-40再分析感热资料相比,两者在数值大小、分布形势和年际变化趋势上均较一致,感热实际计算值的空间分布更明显地突出了各气象站所在区域的局地特征。(2)西北干旱区地面感热输送呈单峰型年变化特征,春、夏季非常强,秋、冬季较弱;大部分区域全年均为正值,地表为感热源。(3)以97.5°E为界,西北干旱区东、西部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趋势,东部的地面感热四季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西部秋、冬季逐年略有增加,春、夏季逐年减弱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15 W.m-2.(10a)-1和-2.08W.m-2.(10a)-1。(4)西北干旱区地面感热输送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总体偏强,1990年代总体偏弱,200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部的感热输送偏弱,东、西部除个别测站外均偏强。(5)西北干旱区的感热变化并不只由地气温差的变化来决定,它与地面风速和地表状况的变化也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在冬季,主要响应地气温差的变化,春季地面风速和地气温差的影响作用同等重要,夏季以地面风速的影响为主,地气温差的影响次之,秋季与夏季相反。另外,夏季地表状况对感热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59.
ATOVS辐射率资料的直接变分同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潘宁  董超华  张文建 《气象学报》2003,61(2):226-236
文中采用增量三维变分 ( 3D Var)同化方法 ,对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 (AMSU A)探测的辐射亮温资料与常规探空资料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中的直接同化和预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同化AMSU A辐射亮温资料对中高层温度分析场的影响最明显 ,对MM5模式的温度和水汽混合比预报有总体上的正效应 ,但对降水预报的改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60.
Retrievals of cloud-top heights from the ARM 35 GHz Millimeter Wave Cloud Radar (MMCR) located on Manus Island are compared to those from the GMS-5 satellite as a mean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both MMCR and GMS-5 retrievals, as well as to ascertain their limitations. Comparisons are carried out for retrievals of both single-layer and multilayer clouds as seen by radar, but only for satellite-detected clouds with 100% amount within a 0.3×0.3° domain centered at the ARM site of one cloud type (i.e., low, middle, or high). Mean differences, with 95% confidence limits, between radar- and satellite-retrieved cloud-top heights (i.e., radar-retrieved cloud-top heights−satellite-retrieved cloud-top heights) are 0.3±0.3 km for single-layer clouds and −0.7±0.3 km for multilayer cloud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for thick clouds (i.e., cloud base ≤1 km and cloud thickness ≥10 km), which are representative of convective towers with no/light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thick anvil clouds, retrievals from the MMCR agree well with those from satellite with mean differences of 0.0±0.4 and −0.2±0.3 km for single-layer and multilayer clouds, respectively. For clouds of lesser thickness, mean cloud-top heights derived from satellite are lower than those derived from radar by as much as 2.0 km. It is also shown that for convective clouds with heavy precipitation, MMCR retrievals underestimate the cloud-top height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