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水资源承载力是反映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衡量水资源与经济、社会、自然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构建“承压-压力-协调-管理”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测度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运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R/S分析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整体数值偏低;(2)沿海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好,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承压指数、压力指数、协调指数、管理指数空间特征明显;(3)水资源承载力在莱州湾及黄河入海口部分县(市、区)显著改善,远海地区呈现显著恶化趋势,协调指数和管理指数有所改善,承压指数不容乐观,压力指数普遍恶化;(4)未来变化中,水资源承载力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呈现持续改善趋势,惠民县、阳信县、利津县、高青县等地区呈持续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442.
河北廊坊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0-2012年廊坊市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城市化发展资料,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廊坊地区降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廊坊地区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布格局发生明显改变,降水向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地区集中;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随降水强度增大而逐渐显著,且城市化发展愈迅速影响愈大;城市化使城区的降水量趋于集中,郊区的降水量趋于均化,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  相似文献   
443.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 are commonly us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species ranges or extents, and often are intended to represent the entire area of potential occupancy or suitable habitat in which individuals occur. While SDMs can provide results over various geographic extents, they normally operate within a grid and cannot delimit distinct, smooth boundarie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instances where a zone of primary occupancy (i.e., a mostly continuous region where species exists, excluding outliers) is better suited for particular analyses, such as when examining source/sink population dynamics or modeling movement into new habitats. We present a semi-automated method to delineate a generalized species boundary (GSB) from SDM output, which provides a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digitizing. This preliminary boundary is then manually updated based on inventory data and historical ranges. We used the method to generate contemporary boundaries for 132 tree specie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to the ranges generated by Elbert Little for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1970s, but are not replacements. The methods we present can broadly be applied to other grid-based SDM to generate GSBs.  相似文献   
444.
文章以M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实际地质情况,基于孔隙度、渗透率等测井资料,运用多元统计中的R型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及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对储层进行合理的分类,得出储层空间的展布规律,并建立定量的评价标准。结合实际产能资料验证,认为该方法在储层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5.
杨璐  梅亚东  叶琰  林玉茹 《水文》2016,36(1):37-45
对金沙江下游及三峡段3个水文站1954~2008年径流序列和2个气象站1951~2008年降雨、气温序列运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性检验,利用有序聚类法、均值检验法分析突变性及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性诊断,并应用Pearson法对径流、降雨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年际变化不显著。(2)金沙江下游段屏山站的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97年发生突变,但该区域宜宾站的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并在1991年发生突变;三峡段寸滩站和宜昌站的径流量呈下降趋势,分别在1968年和2005年发生突变,同时该区域沙坪坝站的降雨量呈上升趋势并在1961年和1995年发生突变。(3)径流和降雨时间序列都存在小于10a的主周期以及20a以上的次周期。(4)各水文站夏季径流量受同期降雨量和同期气温的共同影响,而秋季径流量受前期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46.
利用1971—2020年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站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维数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同时采用MOD10A2积雪产品,研究2001—2018年呼伦贝尔市积雪覆盖率变化。结果表明:(1)近50年呼伦贝尔市最长积雪日数呈递减趋势,最大积雪深度呈递增趋势;(2)积雪深度>20、30cm的年平均积雪日数主要出现在1996—2014年,其中积雪深度>30cm年平均积雪日数>1d;(3)呼伦贝尔市积雪初日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积雪终日在4月结束,积雪初日出现最早时间和积雪终日结束最晚时间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北部地区;(4)R/S分析和非周期循环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H指数分别为0.589 9和0.889,即最长积雪日数未来减少和最大积雪深度未来增多趋势持续,持续时间分别为8和12 a;(5)呼伦贝尔市年平均积雪覆盖率为98.87%,呈波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47.
Extinktionskurven für Kern-Mantel-Teilchen und für Vielkernteilchen, die allotrope Kohlenstoffmodifikationen enthalten, werden mit Extinktionsbeobachtungen der Sterne R CrB und R Y Sgr im fernen UV sowie mit der interstellaren Extinktion verglichen. Wir zeigen, daß dieses Teilchenmodell mit der beobachteten Extinktion im fernen UV verträglich ist, finden jedoch, daß nur Teilchen, in denen amorpher Kohlenstoff von Graphit ist, die interstellare Extinktionskurve und die der R-CrB-Sterne gut wiedergeb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