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605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戈壁覆盖区景观演化与AU的分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部一些戈壁荒漠区经历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准平原,景观演化过程改变了元素的分散模式,对地球化学勘查是很大的难题.为了研究戈壁覆盖区元素在准平原化过程中的分散与迁移情况,选择新疆金窝子金矿,并运用空气动力反循环钻开展了采样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金倾向于在矿体上方垂向剖面的顶层和底层土壤中富集;地表或近地表富粘土层...  相似文献   
972.
弹性波穿过裂缝时的情况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理论来描述这一问题。作者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采用液体层来替代地层的裂缝结构,由此研究地层中存在裂缝情况下的瑞利导波频散特性。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当地层中存在裂缝时,其瑞利导波频散曲线的基阶模式会出现截止或截断现象。这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某些频率段接收到的信号为瑞利导波的高阶模式或泄漏波模式,接收信号中存在模式间的跳跃,实际频散曲线就会出现“之”字形现象。  相似文献   
973.
由已建立了的非饱和土这种三相松散介质中的动力控制方程,得到波动方程的解,表明在非饱和土中存在3种P波(P1、P2和P3波)和1种S波。根据推导出的波速以及衰减的解析表达式,以实际工程中的尾砂土这种非饱和多孔介质为例,通过Matlab计算工具对非饱和土中的4种体波的弥散特性进一步数值分析,给出了典型的弥散和衰减曲线。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4种波的波速及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2、P3波受频率影响强烈,而P1、S波受频率影响则相对较小。此外,饱和度的增加也将导致P1波波速的增大,但对P2、P3波和S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74.
Muskingum法及其分段连续演算的若干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2002,13(6):682-688
根据水力学原理和洪水波运动理论,通过对Muskingum法的关键参数X与特征河长、扩散波动力方程和运动波数值扩散之间关系的分析,给出了X更为全面的物理解释;证明了Muskin gum法槽蓄方程是扩散波动力方程近似的表达;指出了Muskingum法演算公式在一定条件下是扩散波方程的二阶精度解。讨论了Muskingum法的使用条件和分段连续演算的必要性;应用Z 变换方法导出了Muskingum法的分段连续演算的汇流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975.
用双线偏振雷达研究云内粒子相态及尺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本文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站的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的层状云、对流云的观测资料,结合不同粒子的生长规律及对C波段雷达波的散射特性的研究,用ZDR参量系统分析并解释了层状云、对流云内粒子相态及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中发现:在发展旺盛的对流云中ZDR>3.0dB的区域经常会延伸到4km以上,这些区域可能存在过冷水滴和扁状冰相粒子,而这些粒子的存在与对流云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零度层以下层状云ZDR的突增和实减反映了冰相粒子融化形成大雨滴然后大雨滴破碎的规律。冰雹云中负的ZDR与冰雹的取向和尺度有关。这一工作代表了中国双线偏振雷达最新研究成果,它证明了双线偏振雷达在研究云微物理机制方面优于普通雷达,双线偏振雷达为研究云的发展机制、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及效果检验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一结果也为该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6.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宽太 《矿产与地质》2004,18(4):323-328
阐述了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概况,并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演化特征。在研究了1:10万分散流普查结果的基础上,采用1:2.5万沟系次生晕普查方法,获得了Cu、Mo、Ag、Pb、Zn等元素综合异常,通过验证表明,Cu、Mo异常的浓集中心与铜钼矿体位置一致。又通过原生晕普查,分析了各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同时证实了沟系次生晕与原生晕具有同样的找矿效果。因而,提出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分散流、沟系次生晕、原生晕)标志。  相似文献   
977.
氧同位素研究对于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流体的时间累积流量(或流体/岩石比)、流动方向和组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质量平衡原理可以建立“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的氧同位素交换模型。“封闭”体系又可分为封闭、批式挥发和瑞利挥发体系。瑞利挥发较批式挥发造成岩石更大的^18O亏损,但在地质过程中两者差异并不显著。开放体系连续模型中氧同位素迁移的机制包括扩散称散和平流。由流体流动速率和扩散称散系数定义的Peclet数决定了上述两种机制在一定尺度上对氧同位素迁移的相对贡献。流体—岩石交换受表面动力学控制,当交换速率快于流体流动时,可认为流体和岩石达到了氧同位素分馆平衡,反之则没有达到平衡。由流体流动速率和流体—岩石反应速率常数定义的Damkoehler数决定了反应接近平衡的程度。如果采用多种矿物相监控,则矿物内部分馆可有效地区分这两种反应模型。对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氧同位素变化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进行了系统评述,其原理和模型也可扩展到对其他元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8.
桑世华  李明  李恒  孙明亮 《地质学报》2010,84(11):1704-170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288K时Li+, Mg2+//SO2-4, B4O2-7- H2O四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该四元体系在288K时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和密度。依据实验测定的平衡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平衡固相,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平衡相图及密度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交互四元体系Li+, Mg2+//SO2-4, B4O2-7- H2O 288K时平衡相图中有2个共饱点,5条单变量曲线,4个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Li2B4O7·3H2O,Li2SO4·H2O,MgB4O7·9H2O和MgSO4·7H2O。  相似文献   
979.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80.
地质学家基于岩石年代学、峰期变质的压力差和阿尔卑斯变质沉积岩中柯石英的发现,推断在大别造山带地区发现的柯石英和榴辉岩乃是地幔深处120km左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结果.为了提供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地域的壳、幔深部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的定量判据,本文利用瑞利(Rayleigh)波的频散效应反演该区S波的三维群速度结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存在一由东向西陆内俯冲的高速板舌,其下插深度仅达160 km.在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域上地幔70km深处存在一顶部宽约500km的低速地幔热点.(2)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是大别造山带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郯庐断裂带强烈平移错动及板内俯冲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的深部物质(上地幔)运移和动力学效应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