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72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4564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构造特征迥异的南海陆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南海地区在中中新统以上发育了上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3套地层,3套地层所对应的地质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纵横向上的差别均较为悬殊,总体而言,南海第四纪整体沉降速率较大,为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海复杂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体,特定的构造地质体与水合物形成关系密切,这里讨论了滑塌体、泥底辟、增生楔等构造地质体在南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上述构造体与气体水合物地震标志BSR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构造带在南海的展布规律,提出了特殊的造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2.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3.
Throug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the authors found that abundant thrust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Longmen (龙门) Mountain thrust belt.These faul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ust faults and strike-slip fault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characteristics.Furthermore,these faults can be graded into primary fault,secondary fault,third-level fault,and fourth-level fault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 and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Each thrust faul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econdary faults,such as Qingchuan (青川)-Maowen (茂汶) fault zone is composed of Qiaozhuang (乔庄) fault,Qingxi (青溪) fault,Maowen fault,Ganyanggou (赶羊沟) fault,etc..The Longmen Mountain thrust belt experienced early Indosinian movement,Anxian (安县) movement,Yanshan (燕山)movement,and Himalayan movement,and the faults formed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  相似文献   
24.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5.
面积平衡法与川东大池干推覆带区域滑脱面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详细介绍了面积平衡法的原理与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大池干构造的解释。利用面积平衡法,本文预测出在该地区可能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滑脱面,它们分别位于3.53km处的中三叠统(由石膏、盐岩和泥页岩组成),7.79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以及8.67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地层之中。根据以上滑脱面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大池干构造可以解释为滑脱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两种成因模式。在滑脱褶皱模式中,主滑脱面为8.67km处的非能干层;在断层转折褶皱模式中,该地区被认为具有上下两个滑脱面,其上滑脱面为3.53km处的非能干层,而其下滑脱面为7.79km处的非能干层。两种模式所对应的面积深度直线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两种构造解释都具有内部岩层一致性,剖面达到平衡,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6.
河南桐柏围山城层控金银成矿带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静  陈衍景  陈华勇  张冠  杨艳 《地学前缘》2008,15(4):108-124
河南省桐柏山区的围山城金银成矿带包括破山特大型银矿、银洞坡大型金矿、银洞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及一些矿点,赋矿地层是新元古界歪头山组,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形态呈似层状、鞍状或透镜状,层控特征显著。氢-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指示早、中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水,晚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加入成矿流体系统。碳-硫-铅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歪头山组地层;钾-氩同位素表明成矿作用(100~140Ma)发生在秦岭陆陆碰撞造山的高峰期之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背景下。综合考虑矿带的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围山城成矿带属典型的层控造山型金银成矿系统,形成于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体制。  相似文献   
2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走滑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多样,除规模较大的逆断层外,还发育一系列北西向的走滑断层。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断裂体系分析表明克拉玛依—百口泉地区的走滑断层可分为花状走滑断层和简单走滑断层两类,二者在成因、剖面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研究结果认为走滑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双重控制作用,即能作为有效的运移通道,又能够起遮挡作用而形成圈闭。  相似文献   
28.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29.
The Anzishan ophiolite, a typical ophiolitic block of early Carboniferous age in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consists of amphibolites/metabasalts, gabbros and gabbroic cumulates. All of these rocks, as well as those in the Hunshuiguan-Zhuangke (HZ) block, have compositions similar to normal MORB and back-arc basin basalts (BABB) with high εNd(t) value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also contains blocks of other lithologies, e.g., rift volcanic rocks in the Heigouxia block and arc volcanic rocks in the Sanchazi block. Although they are in faul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he presence of these different blocks in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may represent a complete Wilson cycle, from initial rifting to open ocean basin to final subduction and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during the late Paleozoic-early Triassic. In this regio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Cratons were separated by Paleo-Tethys at least until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nd final amalgamation of both cratons along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took place in the Triassic.  相似文献   
30.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