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3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2420篇
测绘学   2210篇
大气科学   2692篇
地球物理   1481篇
地质学   3665篇
海洋学   1504篇
天文学   373篇
综合类   732篇
自然地理   856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572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639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48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伟强 《中国科学D辑》2003,33(2):119-126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走航观测所获得的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分压及相关资料, 分析研究了考察区夏季大气和表层海水中CO2分压的分布特征, 首次用实测的海-气CO2资料于多种方法估算了考察区夏季海-气CO2的通量. 结果表明考察区夏季大气中CO2分压(Pa)的测值范围在(352~370)×10-6 CO2·Air-1(单位下同)之间, 平均为358, 平面上具有波因特来的北部海域较高, 其余海域分布较均匀的分布特征; 夏季表层海水中CO2分压(Pw)测值在98~580之间, 极值之差竟达472, 平均值为242, 比相应的分压(Pa)低116, 呈现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平面分布特征, 并与研究区浮游生物、冰况、水温和环流状况有密切关系. 估算结果表明, 各种计算方法所估算出的碳通量F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 除考察区东部海域为大气CO2的弱源区外, 大部分海域都为大气CO2的汇区或强汇区, 但它们的值却有较大差异, 平均值在6.57(Liss法)至26.32 mg CO2·m-2·h-1(14C法)之间, 最大与最小值之间相差约4倍, 大约分别是全球平均值的2~10倍; 若以Wannikhof系数估算, 本海域的平均碳通量则是Takahashi, Feely等人在本海域模拟估算值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2.
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核试验14C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承德 《中国科学D辑》2003,33(6):529-534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mm. 珊瑚Δ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Δ14C出现低值. 珊瑚Δ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83.
云贵高原湖泊CO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2源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长期以来一直都存有争议。云贵高原地区的湖泊由于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使这一问题就显得更特殊,也更复杂。本次研究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和气相色谱测定两种方法得到了比较一致的湖水CO2浓度结果。研究发现,在夏季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了湖水CO2,致使湖水中CO2浓度降低。在贵州草海、百花湖以及云南的泸沽湖、杞麓湖,表层湖水CO2分压(为便于与大气CO2比较,文中湖水CO2用分压单位表示)小于200μatm,远低于大气CO2分压,湖泊正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CO2,从而构成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184.
碳酸盐岩与泥质烃源岩生气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配制了两套成熟度相近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丰度系列样品。采用半封闭外加温加压式热压模拟装置对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岩生气量随成熟度和温度变化的趋势,探讨了碳酸盐岩生气的变化规律。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生烃潜力是有机质质量和有机质丰度的函数,与岩性无关;碳酸盐岩的产气规律与泥质岩相似,而且两者产烃的量级也相当,并不存在碳酸盐岩生排烃效率高的现象;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在热模拟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不同岩性的有机质的产烃效率主要受温度和有机质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85.
通过南海大亚湾珊瑚1977~1998年22个年层样品14C浓度的测定和研究, 估算出气海交换速率和扩散层厚度, 它们分别为17mol@m-2@a-1和32 μm. 珊瑚△14C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洋因素. 在ENSO年, 南海沿岸上升流加强, 珊瑚△14C出现低值. 珊瑚△14C对于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没有明显响应, 20多年来, 在热带能量驱动下, 尽管存在气-海相互作用和上升流活动的年间变化, 但南海总的状况和海洋热结构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8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区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笔者系统采集了该气区21个天然气样品,测量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重点探讨了生物气形成途径和运聚方式。生物气δ~(13)C_1和δ~(13)C_(CO_2)均随深度增大而变重,显示了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生物气δ~(13)C_1、δ~(13)C_(CO_2)和δD分布与CO_2还原方式形成的生物气的相应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接近。在有关成因图解中这些数据主要位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范围内。生物气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_c>1.055,具有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干旱的古气候、较低的古温度、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水体中较高的硫酸盐含量使得甲烷菌的大量繁殖只能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才能实现,从而,有利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作用进行。涩北一号、涩北二号气田生物气δ~(13)C_1组成分布可能表明,生物气形成以后沿疏导层水平运移进入气藏,基本不存在垂向运移。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气成因、形成条件,确定生物气模拟实验方式与条件,计算生物气资源量,建立成藏模式和选择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块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7.
3层C/S结构及其在3维地形虚拟现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3层Client/server(C/S)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3层结构下软件开发的优点,并且研究3层C/S结构在3维地形虚拟现实中的应用。对客户端3维地形虚拟现实可视化界面的建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各层问数据传递技术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基于3层C/S结构下开发的3维地形虚拟现实系统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88.
基于遗传算法的线要素自动化简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武芳  邓红艳 《测绘学报》2003,32(4):349-355
线划要素是地图上大量存在的最基本的地图要素,作为自动综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化简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分析总结现有线划要素化简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图上线划要素的化简模型,并讨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线要素自动化简方法中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对线要素进行化简能够比较好地保持线要素的整体形状,同时还对点具有很高的压缩率。  相似文献   
189.
高层建筑物中点恢复的测量方法是在负一层测定该建筑物的中点,再引到四层楼顶,最后重新确定施工放样数据,保证该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监测。  相似文献   
190.
数字地籍测绘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的首选方案,需要制定街坊划分、界址线设定、工作底图与采集草图一体化作业、数据文件管理、街坊线、图斑的绘制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