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81.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认为有序人类活动即: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使自然环境能在长时期,大范围不发生明显退化,甚至能持续好转,同时又能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的人类活动。在分析有序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有序人类活动概念提出的背景,列举了有序人类活动的主体及其功能,分析了有序人类活动的特征,并且介绍了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2.
青海湖水位下降与湖区人为耗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彭敏  陈桂琛 《地理科学》1994,14(2):127-135
  相似文献   
583.
陆地表层水贮量变化对海平面上升贡献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加剧,大陆表面水贮量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必将引起海平面的变化。然而,陆地表层水贮量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讨论了地下水、人工水库、天然湖泊和森林退化对海平面影响的主要研究结果,重新评估了这些因素对海平面贡献的程度,尤其是考虑了中国相关因子的作用。还就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水库深层渗透水、土壤水贮量变化、灌溉蒸腾等对海平面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4.
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国内发表人文地理学论文的专业核心期刊为检索源,考察了15年来“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的相关成果。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思维等的差异划分了问题研究阶段、专题研究阶段、时代性课题研究阶段和主题研究阶段4个发展时期。依据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归纳了新的空间形态及新的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差异、信息技术作用下的城市、旅游在线服务5个热点研究领域。最后结合国际地理联合会“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委员会”提供的行动方案,对今后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发展予以展望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585.
南极上空“臭氧洞”形成和演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绍厚 《高原气象》1992,11(1):83-89
近十年来,南极地区上空“臭氧洞”的出现、演变趋势及其可能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和气候效应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担忧。目前在南极“臭氧洞”形成理论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学说占有统治地位,但两年前魏鼎提出的“电化学-动力学”理论颇受重视。本根据作在日本南极昭和站(60°00′S,39°35′E)工作期间,收集和观测到南极臭氧数据、极地涡旋以及有关的太阳和射电活动等方面的资料,作了仔细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为魏鼎提出的理论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进一步指出了由太阳活动所导致的带电粒子流准11年周期变化与南极上空特有的大气环流相结合,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人类活动(释放化学物质,特别是CFCs)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86.
人体健康气象指数的设计及预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生的直接致病因素可能并非气象要素,但这些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却主要受制于气象要素,根据气象要素对疾病的影响规律可以设计出有利人类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气象指数.本文通过对大量的医疗和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一些疾病和气象要素的实际相关关系,得出疾病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和依从性,并根据这些特性,探讨了人体健康气象指数的普遍性设计方法、分级原理和预报技术.文中还特别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87.
IPCC AR6报告解读:水循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短缺、副热带干旱区扩张、极端旱涝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第一工作组首次单独设立一章,即第八章,用于系统性评估全球水循环变化。评估显示,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水循环,包括大气湿度和降水强度的整体性增加,全球干旱模态改变,南半球风暴轴向极地移动等。已经发生的水循环变化受到温室气体、气溶胶、土地利用在内的多种人类强迫的影响,而未来全球水循环变化将逐渐由温室气体主导。  相似文献   
588.
利用1960—2005年京津冀地区66个地面气象站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基于人体舒适度指数和风寒温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时空特征,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季各站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冬季风寒温度。通过人体舒适度指数聚类分析得出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分区具有代表性站点的各级舒适日数比例和冬季人体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成3种类型,即热舒适平原山地区、冷舒适滨海区和冷不舒适高山区;依据风寒温度,京津冀地区冬季人体舒适度分为冀北、冀南两区,整个地区风寒温度增大趋势显著;京津冀地区人体舒适度与高程、纬度变化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其空间分型主导因素为高程、纬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9.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与玉米地辐射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玉米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玉米地地区的总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相近,差异不足2%。净辐射、地表反照率、有效辐射存在较大差异,流动沙丘的净辐射明显小于玉米地,其中反照率差异的贡献约为60%,长波辐射差异的贡献约为40%。流动沙丘的反照率、有效辐射明显大于玉米地,反照率高出中国西北HEIFE实验沙漠地区约10%,有效辐射则小于沙漠地区。  相似文献   
590.
关于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人类如何合理地管理"地球生命支撑系统",以满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是全球环境变化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 ,GEC)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nterna t ionalHumanDimensionsProgramm eon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IHDP)侧重于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HumanDimensions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HDGEC)研究方面。在对国际HDGEC研究发展大势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HDGEC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HDGEC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我国HDGEC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展望未来,我国HDGEC研究应立足国情,着眼全球,把握趋势与时机,在重大研究问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