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8篇 |
免费 | 770篇 |
国内免费 | 5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8篇 |
大气科学 | 276篇 |
地球物理 | 899篇 |
地质学 | 1187篇 |
海洋学 | 317篇 |
天文学 | 1024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自然地理 | 1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73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102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贵州六枝特区兴旺煤矿地表塌陷为例,采用概率积分法作为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的模式,选取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主要影响半径和水平移动系数为地表移动参数,计算得出井田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425.3mm,影响面积约1.85km^2。并比较说明除移动参数外各类煤柱的留设也是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2.
83.
海南岛博鳌港沉积物的沿岸输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析了博港沿岸沉积牧粒度参数的沿岸变化,并应用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动趋势进行了分析。GSTA模型结果表明,博鳌港沿岸的泥沙在横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岸段为由海向岸运动,近期处于淤积状态;万泉河口以南岸段即玉带滩大致以NNE走向到NE走向的转折点为界,北部主要是由岸向海运动,是侵蚀岸段,而南部则主要为由海向岸运动,有少量的淤积,博鳌港沿岸泥沙输送在纵向上表现为:万泉河口以北由南向北运动,万泉河口以南,北部是由北向南运动,南部是由南向北运动,其次还运用了经验公式对GSTA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通过万泉河口南部(玉带滩)3个断面的沿岸漂沙量,其沿岸漂沙方向主要为南北向,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和当地的许多地貌证据基本符合,而GSTA模型在玉带滩北部泥沙纵向输运方向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一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时间尺度和所用的资料特征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84.
采用尺寸为515 mm×100 mm×100 mm初始缝高比从0.1变化至0.8的三点弯曲梁试件,利用试验测得起裂荷载Pini、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等参数,研究了缝高比a0/h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并以相同配合比的淡水河砂梁作为对照组,进一步研究了海砂海水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海水海砂混凝土断裂参数在a0/h=0.25~0.7范围内时可以认为是一常数;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断裂参数比相同配合比情况下的淡水河砂梁大且对边界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5.
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在登州浅滩海域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资料,划分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类型,分析了登州浅滩海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粒度参数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砾石、砾砂、粗砂、中粗砂、中砂、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等11种类型;浅滩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水道东侧以砾砂为主,西侧主要成分为黏土质粉砂;沉积物粒径具有自南向北由细变粗再变细,自东向西由粗变细的趋势;区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格局与水动力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86.
87.
88.
J.-M. Carquillat N. Ginestet J.-L. Prieur Y. Debernardi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3,346(2):555-564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radial-velocity study of eight Am stars (HD 341, 55822, 61250, 67317, 93991, 162950, 224890 and 225137) observed at Observatoire de Haute-Provence with the CORAVEL instrument. We find that these systems are single-line spectroscopic binaries whose orbital elements a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89.
小行星自转参数的资料不仅可以为小行星碰撞演化提供数据,还可以为太阳系的演化研究提供依据.利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对主带碳类小行星(360)Carlova进行了新的CCD测光观测,结合前人的测光资料,利用Epoch-方法对(360)的自转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该小行星自转的恒星周期为0.25780417±0.00000003天,自转轴的黄道坐标为(95°±3,°40°±1°).新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相比较为一致,其精度稍高于以前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90.
Cepheid parallaxes and the Hubble consta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or van Leeuwen Michael W. Feast Patricia A. Whitelock Clifton D. Lane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7,379(2):723-737
Revised Hipparcos parallaxes for classical Cepheids are analysed together with 10 Hubble Space Telescope ( HST )-based parallaxes. In a reddening-free V , I relation we find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log P is the same within the uncertainties in our Galaxy as i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LMC), contrary to some previous suggestions. Cepheids in the inner region of NGC 4258 with near solar metallicities confirm this result. We obtain a zero-point for the reddening-free relation and apply it to the Cepheids in galaxies used by Sandage et al. to calibrate the absolute magnitudes of Type Ia supernova (SNIa) and to derive the Hubble constant. We revise their result for H 0 from 62 to 70 ± 5 km s−1 Mpc−1 . The Freedman et al. value is revised from 72 to 76 ± 8 km s−1 Mpc−1 . These results are insensitive to Cepheid metallicity corrections. The Cepheids in the inner region of NGC 4258 yield a modulus of 29.22 ± 0.03 (int.) compared with a maser-based modulus of 29.29 ± 0.15. Distance moduli for the LMC, uncorrected for any metallicity effects, are 18.52 ± 0.03 from a reddening-free relation in V , I ; 18.47 ± 0.03 from a period–luminosity relation at K ; 18.45 ± 0.04 from a period–luminosity–colour relation in J , K . Adopting a metallicity correction in V , I from Macri et al. leads to a true LMC modulus of 18.39 ± 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