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房产测量中面积测算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产测量成果是为产权产籍管理、开发管理、交易管理和拆迁管理服务,是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对房产测量中房屋面积测算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根据近年来取得的观测研究结果,毫秒脉冲星计时测量误差~2×10-7秒,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稳定性足以和现代原子钟相媲美:其相对频率不稳定度达到1×10-14(1年≤γ≤5.2年),并可望更高。近年来,脉冲星计时观测系统的接收灵敏度获得很大改进,计时观测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脉冲到达时间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有长足发展。通过综合脉冲星时间算法得到的脉冲星时间尺度将比现代原子时具有更高的长期稳定度。叙述了脉冲星的物理特性及有关计时观测系统的技术成果,如观测频率和带宽的选择,消色散和接收系统灵敏度等问题。最后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误差源进行了讨论,并对脉冲星时间尺度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3.
雷达设备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依赖于对干扰的准确分析。通过昆明机场714C气象雷达受空军警戒雷达干扰的实例,介绍了一种高功率脉冲对雷达发射机干扰的分析过程,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4.
The major controls of rockfall activity are divided into two interacting groups. (a)Climatic factors which, through their control of temperatures and the availability and state of water, are primary controls of rockfall trigger mechanisms. (b) Geologic factors which, via cliff form (plan, profile, dissection etc.) and the character and availability of materials, influence the typ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rockfall activity.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se controls suggest that both seasonal and daily patterns of rockfall activity can vary markedly over a very small area.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variability for the desig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ockfall inventories are discussed using sample data from Surprise Valley, Jasper National Park, for the period from May-October 1969. On a seasonal basis rockfall activity showed a major spring peak with secondary maxima in the fall and associated with major summer storms. Two sites of differing aspect and morphology were studied in more detail revealing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mean hourly frequency (0·94:0·20), mean hourly probability (0·40:0·16, hours with rockfall/hours observed) and daily pattern of rockfall activity. The west facing site showed equal hourly probability of rockfalls from 1000 to 2000 hr whereas the east facing slope had a greater hourly probability when it was in the sun (1100 1400hr) than in the shade (1400-1900hr). The differences in rockfall frequency and probabilities reflect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sites whereas the daily pattern of rockfalls is related to microclimat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f future inventory studies are to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hey must be carefully designed field experiments in which. (i) Data are restricted to the study or comparison of single continuously observed sites. (ii) Study sites and/or data periods are carefully selected to isolate and investigate specific controls e.g. the influence of cliff form, aspect, periods of rainfall etc. on rockfall patterns. (iii) Good on-site microclimate data are available. Also comparison of frequency measures based on the arithmetic mean should be avoided s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rockfalls per hour closely follows a Poisson distribution with occasional high values which unduly influence the value of the arithmetic mean. It is suggested that rockfall probabilities, based on the binary decision of whether or not a rockfall occurs in a given period, are a more useful measure for daily patterns of rockfall activity.  相似文献   
35.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载波频率偏移估计算法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对小数载波频率偏移估计精度高并且其算法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36.
阐述了适合高速无线数据传输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式的基本原理及调制解调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实现,并给出OFDM基带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和硬件模块框图。  相似文献   
37.
为评价云南天文台丽江2.4m望远镜的圆顶视宁度,研制了一种能测量温度、气压和微温脉动的仪器。在天文圆顶附近,望远镜前方光路上,放置几组微温传感器,可以测得圆顶附近影响天文观测的湍流强度的分布情况。介绍了这套仪器的基本原理,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实验定标以及一个简单的测试。  相似文献   
38.
方宗义  覃丹宇  黄勇  李博 《大气科学》2014,38(4):719-726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提取的1998~2008年梅雨活跃期共16次过程的梅雨锋云系主导模态,讨论了这些主导模态的发生频率、维持时间及相互转换特征。结果表明,在16个梅雨活跃期内,云系的第1主导模态正相位出现的频率最高,并且在4个活跃期内作为首次出现模态率先出现;第5模态正位相的出现频率最低,且该模态多数伴随其他模态一同出现,为过渡模态。统计发现,各主导模态的维持时间并不相同,其中第2模态负位相持续时间最长,为81 h;第5模态正位相的最大持续时间最短,仅为18 h;第6模态负位相的平均持续时间最长。对不同主导模态转换方向和频次的计算表明,各个位相的模态最多(最少)向9种(3种)(含正负位相)其他模态进行转换。除第6模态负位相和第5模态负位相向其他模态的转化具有较好的方向性外,其他模态间的相互转换多表现出随机性特征。其中,第6模态负位相在超过半数的情况下向第5模态负位相转换,而第5模态负位相则多向第3模态正位相和第1模态负位相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39.
1961-2010年辽宁省高温日数和高温热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地区高温日数及热浪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区域年平均高温日数为7.72 d/ a。辽宁高温日数呈东少西多的空间分布,沿海地区较少甚至部分地区无高温情况出现。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朝阳站,为26.48 d/ a。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温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2000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高温日最多的年份。热浪也呈东少西多的分布特征,热浪最多的朝阳站发生频次为2.90次/ a。辽宁省以持续3-5 d的轻度热浪为主,占86.27 %,中度热浪占12.58 %,超过10 d的重度热浪占1.14 %,仅有喀左、北票和羊山地区发生过持续10 d以上的重度热浪。  相似文献   
40.
铷原子频标中微波功率频移的研究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铷原子频标中微波功率频移的传统解释与实验现象不相符合的矛盾,曾提出以ACZeeman效应为核心的新解释.本文以实验检验了该解释,尤其是ACZeeman效应频移公式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合;最后探讨了控制微波功率频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