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13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21.
The effect of clouds on aerosol growth in the rural atmosphe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asurements of accumulation mode aerosol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under cloudy and cloud-free conditions, and in the lower free troposphere under cloud-free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over the rural northwest of England. Normalised 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cloud-free boundary layer (CFBL) and the cloud-free free troposphere (CFFT) exhibited almost identical spectral similarities with both size distributions possessing a concentration peak mode-radius of ≈0.05 μm or less. By comparison, aerosol distributions observed in cloudy air exhibited a distinctiv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mode-radii occurring at ≈0.1 μm concomitant with a local minimum at ≈0.05 μm. The consistent and noticeable difference in spectral features observed between cloudy and cloud-free conditions suggest that a greater amount of gas-to-particle conversion occurs on cloudy days, presumably through in-cloud aqueous phase oxidation processes, leading to larger sized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s. Apart from the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cloudy and cloud-free aerosol spectra on cloudy days, aerosol concentration and mass were observed to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bove that of the ambient background in the vicinity of clouds. Volatility analysis during one case of cloud processing indicated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aerosol mass volatile at temper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sulphuric acid, along with a smaller fraction of more volatile material (possibly nitric acid and/or organic aerosol). Growth-law analysis of possible growth mechanisms point to aqueous phase oxidation of aerosol precursors in cloud droplets as being the only feasible mechanism 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observed growth. The effect of cloud processing is to alter the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 supersaturation spectrum in a manner which increases the availability of CCN at lower cloud supersaturations.  相似文献   
222.
对两架次飞行个例的DMT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山西春季层状云降水系统存在水平不均匀性。2010年4月20日的个例由高卷云、降水性高层云和非降水性高层云组成,高卷云与高层云之间千层较厚不利于形成降水。4月21日的个例由降水性高层云组成,云滴浓度随高度增加减小。对高卷云、非降水性高层云和降水性高层云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云的垂直厚度越大,云底高度越低,云厚和过冷云层厚度越大,越有利于降水的产生。对这两次个例的云中可播性进行判别,发现存在可播区,无强可播区。  相似文献   
223.
NWP Ⅱ+及其在云系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慧卿 《气象》1999,25(6):27-30
简要介绍美国Neuralware公司推出的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与开发系统Neural-workProfessionalⅡ/plus,以及该系统对卫星云图中4类云系样本:冷锋、静止锋、雹暴云团、MCC进行分类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4.
传统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台风云系影像分割方法多采用圆形或菱形模板进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运算模板较大或经多次腐蚀、膨胀运算后,不能很好地保留台风云系影像原始的形态信息。为了解决此问题,探讨了一种基于先验特征的台风云系影像分割原理与方法,即先提取台风云系影像的大致形态,并以此作为形态学模板;然后利用形态学方法提取台风云系影像;最后,以2008年7月28日18时的09号FY-2C气象卫星云图台风云顶温度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本次示例台风(200809号台风)形状自定义的模板来腐蚀分割台风云系影像,并详细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形状、大小的模板对台风云系影像分割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基于先验特征的自定义台风云系结构模板,其分割结果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台风云系影像的形状特征,而且腐蚀后保留的台风云系信息最多。  相似文献   
225.
利用2007~2010年北半球夏季(6~8月)CloudSat卫星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loud Profile Radar,CPR)探测结果对0°~60°N区域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各云层云类组成、云水路径等物理量分布进行分析。云量的统计结果表明CPR探测的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云量分别为36.63%、8.26%和1.40%,云量的水平分布表明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对流旺盛区域,且高值区的云层云顶高、厚度大,而低值区则多位于副热带高压区域。对不同云类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云系中各云类的出现频率相近;多层云系的上层以卷云为主,下层以层积云为主。对比海陆差异发现洋面卷云和层积云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陆面,但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出现频率低于陆面。云水路径分析表明,单层云系的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均最大,而在多层云系中云层越高、厚度越大、冰水路径越大,液水路径则随着云层的降低增大。  相似文献   
226.
华北两类灾害性云团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卫星云图、常规资料以及数值预报分析产品,分析了1998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雷暴云团和暴雨云团。结果指出:它们的形成、发展条件及移动方式,均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卫星云图与其它资料结合,是监测和预报这两类云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27.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 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28.
蓝渝  张义军  吕伟涛  郑栋  陈绍东 《高原气象》2009,28(5):1025-1033
利用宽带傅立叶分析法对2008年7月30日和8月4日两次雷暴过程中, 距离观测点5~20 km范围内的55次负地闪回击过程, 33次云内闪电过程以及20次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BE)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了观测分析, 得到地闪回击、 云闪放电初始阶段以及双极性窄脉冲事件在0.1~40 MHz频带宽度下的电磁辐射能量谱密度。结果表明, 这三类闪电放电过程的辐射频谱波形均呈现出随频率增加、 幅值减小的趋势, 但在辐射强度和衰减速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负地闪回击幅频波形在6~28 MHz频段上衰减速率相对缓慢; 云闪初始阶段在全频带上始终遵循f-1.2~f-1.4之间的衰减率递减, 且其频谱幅值与地闪回击的辐射能量谱幅值相差不大; NBE事件在0.1~40 MHz频带中辐射能量谱幅值基本都明显大于其他两类闪电放电过程, 特别是在10 MHz以上的HF、 VHF频带上其差异可达到20 dB。  相似文献   
229.
南海及周边地区云量分布及低云量与南海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亚洲 《气象科学》2012,32(3):260-268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提供的月平均云气候资料集,分析了南海及周边地区云量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低云量与南海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海及周边地区总云量分布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特征。(2)低云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区,中云为华南地区,而高云则主要位于靠近赤道区域。(3)低云受海表温度影响较大,而中高云则主要与强对流相对应。低云主要分布于南海海表冷水中心南侧的暖水区内的温度梯度区,其高值区分布与海表温度梯度分布基本一致,海表温度梯度的大小与高值中心的低云量成正比。(4)低云量高值中心位置与水平海温梯度区两侧基本一致,高温暖水受西边界强迫上升在海表层辐合,有利于低云的生成。  相似文献   
230.
为了对黄山地区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进行闭合研究,2014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在黄山光明顶对大气气溶胶理化性质和CCN数浓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气溶胶化学组分、谱分布以及CCN数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通过κ-K?hler理论并使用离子配对法计算得到CCN数浓度与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