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闻速递     
使用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斯皮策空间望远镜以及地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们在星团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进展。结果表明,之前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肯定存在问题或者不足。  相似文献   
22.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4,(11):78-80
爱好者观测 这次介绍的天体中,C41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毕星团,对它的观测不用多说了,肉眼可见,用双筒望远镜看效果更佳,而C39(NGC 2392)在双筒望远镜或者低倍镜下呈恒星状,因此很容易错过,要看清楚它的圆面大约要4英寸(116mm)望远镜加上高倍(72x)镜才行。剩下的几个天体C40(NGC 3626)、C42(NGC 7006)、C43(NGC 7814)和C44(NGC7479)都非常暗弱,要用100mm以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23.
银晕外区存在众多星流,它们或源自银河系的矮伴星系,或源自晕族球状星团,常分别称为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星流可以利用各类示踪星,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探测,对若干代表性矮星系星流和球状星团潮汐尾的探测进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上海天文台相隔35年的两期照相底片资料,测定了疏散星团NGC2244所在天区55’×55’范围内495颗恒星基于Tycho-2星表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对自行精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5.
近1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天体测量学研究的内各以及与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描述近10年来国际天体测量研究的进展和前沿课题;叙述我国天体测量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基础,以及近10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其他科学组织支持下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10~2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6.
27.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28.
王家骥  陈力 《天文学进展》2005,23(4):293-303
详细介绍了Hipparcos测定的昴星团距离与以往地面测定结果比较所出现的差异、近年来对昴星团距离新的测定和对Hipparcos数据作的重新处理以及对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所进行的探讨,最后对有关进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40厘米双筒天体照相仪所拍摄得的10对底片(历元差16─70年),经PDS测量仪测量,共确定了疏散星团Mll天区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其中85%以上恒星的自行测定精度好于±0″.1/百年.利用所测得的相对自行和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星等组恒星的分布参数并计算了团中心距r≤25'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其中成员概率大于0.7的恒星共有541颗.详细的讨论表明,新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更为严格,实用上也是可行的,可以使星团成员确定取得更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7,48(2):165-180
根据化学非均匀恒星的非局部对流理论,计算了质量为0.7-1.15M(?)恒星主序演化模型锂和铍的衰减,并将理论和不同年龄疏散星团锂丰度的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贯穿对流混合能重现温度低于6400 K的晚型主序星锂丰度观测的一般性质.贯穿对流混合可能是晚型矮星锂衰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