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553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64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据南海中部1993~1996年颗粒通量的研究表明, 蛋白石通量可以用来指示初级生产力的变化, 这一结果为追溯南海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表层生产力的变化与东亚季风的演化关系提供了依据. 通过南海ODP184航次等6个站位生源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研究发现, 北部站位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自470~900 ka以来明显增加, 并且冰期升高, 间冰期降低; 而南部站位自420~450 ka以来明显增加, 并且间冰期升高, 冰期降低. 这种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南、北部表层生产力呈现“跷跷板”式的变化, 即冰期冬季风加强, 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 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 间冰期夏季风加强, 南部表层生产力增加, 北部表层生产力降低. 北部ODP1144站和南部ODP1143站第四纪以来蛋白石含量与全球冰量(δ 18O)和轨道参数(ETP)的时间序列交叉频谱分析和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机制. 在轨道时间尺度上, 全球冰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冬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而岁差和斜率相关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可能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和时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2.
建立适应多轨道研究型业务需求的气象培训体系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气象培训工作的实际,从内涵、需求、思路,创新、加强气象培训能力建设、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研究、探讨如何建立适应多轨道研究型业务需求的气象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3.
济南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本亮  李艳平  杨芙蓉  胡鹏 《山东气象》2007,27(2):31-32,42
通过对1971—2005年济南雷暴资料分析表明:济南雷暴的空间分布呈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且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市雷暴呈减少趋势,市区雷暴呈增多趋势;济南雷暴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无雷暴,季节性明显;济南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下午到前半夜为雷暴活跃期。  相似文献   
94.
看太阳东升西落,望星辰布列夜空,这是文明开启以来就出现的天文定向导航方法,其简便易行不言而喻。天体能够定位导航的常识启迪了  相似文献   
95.
先由IGS精密星历计算出GPS卫星的总加速度,此加速度可以作为卫星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全部力作用的结果;利用现有的力模型计算了部分摄动力对卫星产生的加速度,对这两种方法所得加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的力学模型与卫星运动中所受的实际作用力之间仍有不可忽视的差距。  相似文献   
96.
通过模式结果与实况资料和地质记录对比,表明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现代气候状况和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与地质记录符合得较好。在末次盛冰期和现代气候状况下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影响很小,但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作用不同。冬季气温的变化比较显著,不能忽略。CO2浓度在末次盛冰期最低,其混合比为200×10-6,这使得气温降低。CO2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征。冬季其影响最大;但夏季其作用较小,甚至出现CO2浓度减少温度增加的现象。产生增温现象的原因是云量发生了变化,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这个结果表明云在气候变化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某时段和区域温度等要素变化的方向。青藏高原地区对这两个辐射因子变化的响应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偏小,原因是该地区的云量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现代气候,末次盛冰期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小于CO2的作用。但相对于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这两个因子的贡献都是比较小的。CO2对末次盛冰期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大约为3%—10%。此外,现代和末次盛冰期气候背景下,CO2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97.
在J2000.0平赤道参考架,真赤道参考架,J2000.0平春分点和真赤道的轨道参考架中积分卫星运动微分方程时,考虑了参考架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在运动方程的右函数中加上参考架运动的惯性力后做数值积分计算。  相似文献   
98.
ORACLE FORMS是ORACLE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重要的开发工具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窗口,模拟块以及触发器等功能,同时它作为ORACLE大家族中的一员,与ORACLE的其他应用工具又是分不开的。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地介绍了ORACLE FORMS在开发人造卫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介绍激变变星长期演化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模型,及辐照效应对激变变星长期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