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55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364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大距时刻观水星 我们知道,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所以经常掩没在太阳的光辉中。不过在本月初几天的凌晨可以尝试去找找水星。因为,11月1日水星西大距,也就是说,水星在太阳西边距离太阳最远。 水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如果能到水星上面,并且刚好是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那么你看到的太阳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大3倍。不过要去水星观光,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因为那里白天的温度高达430°,而到了夜晚,由于没有大气保存热量,温度会降到零下180°。  相似文献   
142.
基于通信卫星的导航系统可以利用比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高约200 km的倾斜高圆轨道(inclined Highly Circular Orbit,iHCO)通信卫星组成导航星座.结合两种轨道高度的倾斜高圆轨道通信卫星,仿真分析了利用倾斜高圆轨道卫星组成的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CAPS)的导航性能,并讨论了利用倾斜高圆轨道卫星组成的中国区域定位系统实现中国区域覆盖的最佳星座布局.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地基测控系统对GEO卫星监测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较多盲区、不能实时获取GEO目标的空间态势感知信息、无法有效对非合作性质的GEO目标进行空间监测的问题,提出了天基光学相机的双GEO平台对GEO目标进行轨道确定的技术方案.根据光学可视条件筛选数据,利用生成的模拟数据对GEO目标进行轨道确定,将所得轨道与参考轨道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144.
145.
《大气一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英 《天文学报》1995,36(2):200-207
引起《大气一号》两颗气球卫星(DQ-1A和DQ-1B)轨道倾角变化的摄动因素主要是太阳光压摄动、大气旋转和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引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增大,平均每天变化约0.0017,大气旋转引起轨道倾角减小,平均每天变化不到0.0001,但随着高度下降,变化量亦增大,陨落前达0.002。本文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给出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为:(1)由太阳光压摄动  相似文献   
146.
双星轨道拟合是天文学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给出双星系统的二体轨道参数,这些参数不仅是高精度、高网格密度星表参考架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也为理解各种有关观测现象提供了必要的动力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双星轨道拟合可以直接估计恒星物理和星系天文学等领域极有应用价值的恒星质量参数。因此,长期以来双星轨道拟合工作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高精度的恒星运动学观测资料的大量积累,双星轨道拟合更成为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一个共同的热点课题,有关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综述了双星轨道拟合的历史及现状,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所用的主要观测资料和各种具体的拟合模型、拟合方法;简要描述了几种主要的双星星表;展望了今后双星轨道拟合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7.
吴会英  吴连大 《天文学报》2005,46(2):173-180
通过对20颗卫星的模拟计算,研究了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的轨道改进方法,给出了资料预处理(观测精度σ0=5″)的剔除门限,使野值的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在轨道改进中,先用Huber估计迭代2次,再用Hampel估计迭代到收敛,保证了轨道改进的精度;重点研究了Hampel估计的权函数参数(C0,C1,C2)的取值,得出结论:对于大于或等于6σ0的野值,C0可取为2.2,C1可取为3.6,C2的取值和野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8.
卫星轨道预报的一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彦荣 《天文学报》2005,46(3):307-313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预报是空间环境监测和实时跟踪测量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监测对象众多,要求精度也不太高,通常采用分析法预报.在已有分析法得到t时刻平均根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轨道预报方法,由t时刻的平均根数给出该时刻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在此基础上将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周期项直接用卫星直角坐标的位置和速度分量表示,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轨道根数变化的周期项时出现的奇点问题,从而对根数的选择无特殊要求,可适用于各种轨道,简化预报程序和相应的软件,提高预报效率。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计算登月飞行轨道,需要知道摄动力对登月飞行轨道的影响,以便计入满足精度要求的所有摄动模型。与人造地卫星轨道相比,登月飞行轨道有一些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登月飞行轨道所受的摄动力的影响不同于人造地球卫星所受的摄动影响。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选取了满足登月飞行轨道计算精度要求的摄动模型。  相似文献   
150.
地球轨道根数变化与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根 《天文学进展》2001,19(4):445-456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致的气候变迁所致;不同的地球物理资料中均存在上述类似的变化周期,表明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变化是全球性效应,证实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对天文气候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学理论的可能不足,对引起最近百万yr以来的近10万yr气候变化周期的可能天文机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