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26篇 |
地质学 | 84篇 |
海洋学 | 20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光纤位移传感器在盐岩地下储气库群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盐岩地下储气库群运行过程中注采气压变化对洞周围岩变形的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技术的棒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并将其成功应用在盐岩地下储气库群模型试验的位移监测中。试验结果表明,注采气压速率是影响盐岩储气库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采气过程中洞周出现径向收敛位移,该位移随采气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注气过程中洞周出现扩张位移,该位移随注气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气压变化对洞腔腰部位移影响最大。为了保证储气库运行安全,应控制注采气速率。针对所研究工程原型,建议储气库的最大采气速率应小于0.65 MPa/d,最大注气速率应小于0.75 MPa/d。 相似文献
82.
MAPGIS软件在继5.32、5.40、6.0版本后,2001年初又推出了6.1版本.通过近一年的使用,笔者发现MAPGIS 6.1版本,除了继承以前版本优点外,又新增加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功能,使数据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使用更方便. 工程输出功能 在输入编辑模块中增加了工程输出功能,可从输入编辑菜单中直接进入输出模块,进行图形输出或图像转换,输出工作结束后点击菜单中的返回编辑,又可直接返回到输入编辑状态.在边修改、边出图的情况下,要在输入编辑模块和输出模块中反复切换,十分繁琐,而新功能的增加,大大方便了操作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图1). 图1… 相似文献
83.
本文运用地下水动水学理论与方法,推导和研究解析法和变流量阶梯抽水试验求参公式及其计算程序。并运用于新疆克拉玛依夏子街油田供水水源地抽水试验的求参中,其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84.
85.
DCMT的主测微器采用一种活动V形光栅扫描模式。根据对人造准直光源像的测量分析,研究了主测微器扫描测量的系统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主测微器系统精度优于0″.009,为天体位置的高精度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6.
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FBG)对浙江省某海底沉管隧道工程的管节应变进行监测。对传感器型号选择、安装方案及现场安装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截面测点实测应变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潮汐荷载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根据修正模型对管段应变进行了理论计算,将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管段应变在施工结束一年后基本达到稳定,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与管段所处位置和两端接头形式有关;潮汐荷载对管段应变影响在0.8%~12%范围内,且与接头形式相关,当管段两端为柔性接头时应变的变化规律与潮汐水位呈现很强相关性,若为刚性接头则相关性不明显;计算得到的管段应变理论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
阶梯-深潭结构是山区河流中典型的高效消能结构,以消耗水能、增加阻力的方式提升沟道稳定性。通过水槽试验模拟沟道冲刷,探究阶梯-深潭结构稳定沟道的机制及效果,为山区河流消能减灾和稳定河床提供科学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阶梯-深潭结构能有效消耗水流能量、抑制泥沙输移和提升水流阻力,从而有效控制河床下切和边坡破坏;在阶梯-深潭结构的作用下,沟道的Darcy-Weisbach系数约增加为无结构条件下的4倍,时均输沙率降低20%~66%,但随着流量的增大,阶梯-深潭稳定沟道的效果降低;阶梯高度与长度比(0.1)相同时,结构提升沟道稳定性的效果接近。阶梯-深潭结构自身的稳定是其稳定沟道的关键条件,实际应用过程中需防止结构发生逐级破坏。 相似文献
88.
山区河流的河床结构是来水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河床阻力及输沙率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科学地表征河床结构的细节特征,采用2017年2次考察金沙江小江流域干支流7个河段的地形测量数据,提出河床结构表征的4个新量纲一数(凹凸数、平均凹度、平均凸度和凹凸度)及其计算方法。新参数的计算原理简单而直观,能够从多角度表征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及其形态特征,而且当河床结构发育程度较低时,凹凸度的表征结果更具有区分度。结果表明:新参数表征结果与前人单一参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吊嘎河下游、陶家小河和清水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大,河床凸起"高凸",凹陷"深陡",河床阻力大,输沙率低;吊嘎河上游、小江、蒋家沟和蓝泥坪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小,河床凸起"低平",凹陷"浅缓",河床阻力小,输沙率大。 相似文献
89.
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对堰塞坝的稳定和裂点的发育进行研究,发现堰塞坝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泄洪道内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程度SP和坝体上游洪峰的水流能量P.堰塞坝的保存与溃决情况采用保留的坝高比进行定量描述,对于洪峰流量小于30 m3/s山区河流,保留坝高比与SP呈线性相关;洪峰流量大于30 m3/s(< 30000m3/s)时,河道稳定所需的最小河床结构强度SP随着单宽水流能量P的增加而增大.堰塞坝泄洪道内不发育阶梯-深潭系统或发育程度较低的坝体,SP值小于稳定河床最小的阻力强度,将会发生下切、溯源冲刷并引起溃坝.保留的堰塞坝在泥沙淤积和水流的长期作用下会形成裂点,对河床下切起到控制作用,降低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大型裂点能改变河床演变和河流地貌,连续堰塞坝形成的裂点能长期保存并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创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