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6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997年1月6日爆发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到达地球时引起了强烈的地球物理效应,CME在行 星际空间传播时,广州的多方向μ介子望远镜观测到银河宇宙线强度的变化. 本文采用 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磁暴前后广州台宇宙线强度的频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磁暴前 宇宙线周期为16~32h的信号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周期为24~32h的周期特征过去没有 被报道过. 广州台垂直方向宇宙线强度的谱在磁暴发生前48h就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各向异 性分析方法得到的时间提前量更大. 同时还分析了几个方向宇宙线强度的最强信号以及达到 最大值的时间,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根据van der Veen(1988)划分的IRAS PSC的IRAS双色图区域选择了一批富氧AGB星的样本,对其银河系分布进行的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盘星系,主要分布在旋臂上,将其旋臂结构与已知的HII区的旋臂结构进行拟合,得到这批富氧AGB星的平均光度为8300L⊙(R。=8.0kpc),  相似文献   
103.
舒见闻 《湖南地质》1991,10(2):171-176
根据地洼学说关于地壳演化的新理论,将地球置于银河系各级引力场研究,发现银河年与地球绕日运行周期(年)有许多相似之处,后者控制了地球上短期的生物兴衰和四季交替,前者是引起地球上长期冷热变化,导致全球的生物质变进化、冰川活动及海侵海退等循银河年周期发生的根本原因。银河年是建立理想地质年代表的基础,每一个银河年就是一个代。依目前天文观测及全球生物质变进化和冰期资料来看,银河年时距以260 Ma为宜。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104.
银河旋臂、地核环流与地球大冰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在其约46亿年的生命史中,多次出现大冰期,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促使地球系统演化的力源主要来自哪一圈层?气体具有最大的激活能,但大气圈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0-6,它不可能是主要圈层。固态的激活能最低,下地幔和地内核亦不大可能在地球系统演化中扮演主要角色。地球外核是液态,具有较高的激活能,它约占现代地球系统总质量的30%,故可认为它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活动圈层。作为旋转地球上的流体,外核环流存在着两种极端流型:一是“地转流型”,其速度场是二维场,垂直运动很弱(以下简称为G型);二是“强对流型”,当Elssaser数≥1时,流场的二维几乎完全被Lorenz力所破坏,对流充满整个地核(以下简称C型)。文章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大冰期形成的如下假说: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符号相同时,外磁场将激发地球外核环流转为C型,引起地壳和地幔强烈的垂直运动(强造山运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大为提高,高纬地区强降温,这是大冰期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一假说的逆表述,即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相反时,地核环流将转向G型,地壳表面将主要是“夷平作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降低,行星风系减弱,高纬?  相似文献   
105.
为解释著名的G矮星问题,提出银河系化学演化的三成分模型,即由银晕、厚盘和薄盘所构成的演化模型.相邻演化阶段间隔着一个快速坍缩过程.对不同星族成分的演化过程分别进行模拟,并在总体上得到一个太阳附近区域的G矮星丰度分布函数.检验了三种不同的模型:初始富化模型、比例生成模型和坍缩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最佳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太阳附近区域的化学演化受物质交换的影响较小,至少在银河系演化的晚期,可将太阳附近区域看作封闭系统.同时,单位质量中新合成的重元素比例对三种恒星成分可分别近似为常数,其差别则说明不同星族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6.
Strong MgⅡ quasar absorption line systems provide us with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ga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alaxy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placing the theories of galaxy formation in a cosmological context, we present semi-analytic models and Monte-Carlo simulations for strong MgⅡ absorbers produced in gaseous galactic haloes and/or galaxy discs. We investigate the redshift path density for the MgⅡ absorption lin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galaxy/absorber pairs, in particular the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valent width of MgⅡ absorption line and the projected galaxy-to-sightline distance. The simulated result of the mean redshift path density of strong MgⅡ system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 The fraction of strong MgⅡ systems arising from galaxy disks is predicted to be-10^ of the total. There exists an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sorption line equivalent and the projected distance of sightline to galaxy center and galaxy luminosity.We determined that the mean absorbing radius Rabs≈29h^-1 kpc(LB/LB*)^0.35. After taking selection effect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becomes Rabs≈38h^-1 kpc(LB/LB*)^0.18,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selection effects when comparing models with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07.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是维珍集团中的一家公司,是首个致力于商业太空旅游的私人公司,由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爵士于2004年创办。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3日,在美国的一处沙漠上空,维珍银河太空飞船VSS Unity第一次成功到达51英里(82千米)高空,首次超过公司认可的50英里的太空边界。  相似文献   
108.
Richard de Grijs  相似文献   
109.
罗盘座是南天暗弱不知名的小星座,它北接长蛇座,南连船帆座,在船尾座与唧筒座之间,正好在长蛇座α星(星宿一)和老人星(船底座α星)连线的中点处,一部分沉浸在银河之中。它是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创建的南天14星座之一,象征物是航海家使用的磁罗盘,其前身是古南船座的桅杆,而南船座也被拉卡伊拆分为船底、船帆和船尾三星座。罗盘座由一群相当暗的恒星组成,最亮的恒星是3颗4等星——α星、β星和γ星,实在是观察不出罗盘座的形象。它包含几个有趣的深空天体,如行星状星云NGC281&疏散星团NGC2627和旋涡星系NGC2613等。  相似文献   
110.
最近十几年来,银河系已被确认为是一个棒旋星系,而不是无棒结构的普通旋涡星系.人们利用各类示踪源,如气体的(l,v)图、红外面测光、红团簇星、恒星计数、微引力透镜效应、恒星运动学等,来探测银河系内区的棒结构和它的结构参数,该文对此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