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1568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228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为例,探讨在油田开发阶段,如何通过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对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环境相似的稀井网区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密井网区研究表明,港西开发区河流相的单河道砂体宽度约50-300 m,一般为100-200 m,厚度约5-15 m,一般为6-10 m;漫溢砂体长、宽一般小于200 m;砂体结构主要为迷宫状和拼合板状两种型式。应用密井网区沉积微相定量几何学数据,采用标点过程方法,对井网较稀的目标研究区进行了三维沉积微相建模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2.
北京地区长城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地区长城系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第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1)区内发育两层稳定的凝灰岩--翠绿色层和棕红色层,可作为地层地对比的标志是;2)长城系底部的砂岩、页岩具穿时性,大红峪组存在明显的相变关系,不能只根据岩性进行分组。据此,把北京地区原长城系高于庄组之下地层重新厘定为大红峪组一段,包括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一段;大红峪组二段即原大红峪组二段和大红峪组三段即原大红峪组三  相似文献   
983.
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的归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阿尔金山南缘断裂、西北缘断裂、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断裂的构造属性, 对重新认识中国大陆西部构造格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卫星遥感图像宏观解译和野外调查基础上, 充分参考了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 分析了阿尔金山各边界断裂特征, 结果表明南缘断裂形成于元古宙, 早古生代中晚期是一条具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巨型陆内转换断层, 中新生代分段差异复活; 西北缘断裂系形成较晚, 中新生代以来发生强烈的左行走滑, 应属于亚洲共轭滑移系的组成部分; 红柳沟-拉配泉断裂属于塔里木地块中央构造带系统, 是一条蛇绿构造混杂带, 早古生代属于陆缘或陆间裂谷.它们三者分属于不同的断裂系统, 具有不同的形成演化史, 其活动形式和构造意义各有不同, 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84.
双河油田储层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双河油田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中,首先进行了基础地质研究,主要包括岩石相的识别、沉积微相的划分、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在详细地质研究基础上,以24个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粗化,直接提供给油藏数模使用。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6)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86.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东部陡坡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叠前时间偏移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的对比解释,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的地质结构、形成演化有了新的认识。始新世至渐新世为典型的东断西超伸展型箕状断陷,东部形成陡坡带,西部为斜坡,沉积沉降中心位于荣胜堡洼陷。东部陡坡带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伸展裂陷、压扭走滑断裂系改造、坳陷和挤压反转4个阶段。早期伸展断层被后期压扭断裂系改造后形成多种构造样式和圈闭,这些构造圈闭紧邻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尤其是在原始伸展断面基础上形成的花状构造带、挤压背斜、逆冲断块、浅层反转构造等均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87.
中国白垩纪叶肢介生物地层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肢介是一种淡水甲壳类动物,个体不大,一般在几毫米到两厘米之间,软体有点像虾,具有很多附肢,雌雄异体,外裹一对几丁质壳瓣,形似蚌壳,但不如后者的钙质壳那么厚实坚硬。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中生代时其演化中心从欧洲迁移到了东亚,白垩纪它们的分异和演化达到顶峰,到了新生代则进入衰亡阶段。叶肢介化石一般出现在陆相地层中,由于它数量多、演化快、分布广泛,近年来已成为中国和邻近地区中生代非海相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大陆白垩系主要是陆相沉积,按古地理和生物地理区系,早白垩世可以划分为西南湖群和东北、东南、西北两个大区,前者出现的是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a)动物群,后者则是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和延吉叶肢介(Yanjiestheria)动物群;晚白垩世在西南湖群出现的是华美叶肢介(Aglestheria)动物群,在东北松花湖水系出现的是真瘤模叶肢介(Euestherites)动物群,在华中和东南沿海云梦泽水系出现的是薄壳叶肢介(Tenuestheria)动物群。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是联系它们相互对比的共同分子;晚白垩世早期的线叶肢介(Nemestheria)动物群则在上述3个区系都有分布,甚至在西北喀什地区的塞诺曼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同期海相地层的陆相夹层中都有发现的记录,它是将中国陆相白垩系与国际海相标准划分联系起来的重要证据。关于中国白垩纪的叶肢介动物群和有关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产东方叶肢介的义县组以前放在上侏罗统顶部或做为侏罗系-白垩系过渡层处理,这次按全国地层表将东方叶肢介群归入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88.
阿尔金断裂系及邻区剪切波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波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岩石圈各向异性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系南北的各向异性存在较大差异,阿尔金断裂系附近快波偏振方向在N80E左右,而柴达木盆地快速波偏振方向在N145W左右.同时阿尔金断裂系各向异性强度也比柴达木盆地的强.它清楚表明了阿尔金断裂系深部物质定向运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9.
本文论述了一组穿切青海各构造单元的,以隐蔽形式存在的南北向构造系。这组构造系以各构造单元中的“地质异常”有规律沿南北(经向)方向排列。形成于早古生代或更老,经长期发展、多期活动,应是初始地壳构造的继承。根据这组构造发现的启示,认为与其性质相似的还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层断裂系的存在。由南北、东西向深层断裂交切所形成的构造结,对岩浆岩、内生矿产(以及地震)产出有定位控制作用,形成构造—岩浆岩或构造—岩浆岩—成矿结。而由南北、东西向深层断裂交切所挟持的断块所形成的构造格,其中相对坳陷的格块对外生矿产的分布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续晓璟  昝立宏  程捷 《现代地质》2006,20(3):423-428
通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和古近纪陆相地层的氧化物、碳酸钙、有机碳含量分析以及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并通过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特征以及古气候特点。研究表明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各项环境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垩纪末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明显偏正,Al2O3、Fe2O3含量降低;而进入古新世,δ13Corg明显偏负,Al2O3、Fe2O3含量升高。对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计算表明,在白垩纪末期大气温度比较低,而进入古新世气温回升,这与进入古新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明显偏负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