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3篇 |
免费 | 626篇 |
国内免费 | 7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3篇 |
大气科学 | 1292篇 |
地球物理 | 559篇 |
地质学 | 680篇 |
海洋学 | 653篇 |
天文学 | 485篇 |
综合类 | 132篇 |
自然地理 | 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103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4篇 |
1944年 | 2篇 |
193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
53.
蒸汽压差法是开发浓度差能源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对其热循环作了简要分析。与此同时文章对蒸汽压差法的应用也作出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4.
55.
南黄海辐射沙洲主要潮沟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海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2):1-8
利用1966年和1977年海图、1995年和2000年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1980年以来的陆地卫星影像和2000年的岸滩实测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主要潮沟的位置进行了解译与分析,得出上述4个时期研究区内主要潮沟深泓线位置图。对不同时期潮沟深泓线位置图进行几何校准与叠加,对比潮沟深泓线的迁移。结果表明:潮沟具有往返周期性摆动的特点,短期摆动速度明显快于长期摆动,主沟槽最大变动速度达127m/a,而支沟槽变动速度更大。潮沟摆动与沙洲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辐射沙洲目前处于破碎、萎缩阶段,除沙洲中心及陆岸岸滩仍有淤积外,大部分沙洲处于侵蚀状况,同时沙洲有整体向陆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区域动态变化的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近岸海域分布的辐射沙洲,南北长200km,东西宽90km;以弶港为顶点,由10余条呈条带状的大型沙脊向北、东和东南方向伸展而成,在近岸部分低潮时出露的大小沙洲总计70余个,0m以上的沙洲面积达2100km^2多,是江苏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沙洲作为一个特殊的地貌体系,以其形态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真实海域中振荡水柱(OWC)波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性能,本文基于势流理论和高阶边界元方法,建立了不规则波与岸基式OWC波能装置相互作用的二维非线性数值模型,不规则波基于JONSWAP谱生成。为了考虑由于水体黏性引起的能量耗散,在气室内水面边界条件中引入人工黏性阻尼。并在大连理工大学波流水槽中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不规则波作用下,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效率相较于规则波作用下有所降低,特别是在低频波区域效率差值最大。与规则波相比,不规则波浪作用下装置峰值效率对应的频率变大。气室内的相对水面高程随着有效波高的增加而降低,而气室内相对气压则随有效波高的增加而增大。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效率受有效波高的影响较小,其峰值效率对应的频率不受波浪非线性的影响。本文可以为OWC波能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前人在讨论水深对内潮能通量影响的时候得出结论: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对于选定的地形,在无限深海假定下得到的能通量是该地形上内潮能通量的上限。鉴于前人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平滑的地形,而实际的海洋地形总是比较粗糙的,本文探讨了粗糙地形上内潮能通量随水深的变化。选取了弦函数地形、随机白噪声地形、弦函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随机白噪声地形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和随机白噪声地形与弦函数地形同时叠加在高斯地形之上5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这5种情况,都存在海洋有限深时的能通量大于无限深假定时的能通量,这说明前人得出的"有限深海洋中海面对内潮的反射使得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化相比较无限深海的情况显著降低"的结论对于粗糙地形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59.
绿色海堤是传统结构工程与海岸生态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海堤, 用以应对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给低地海岸防护带来的挑战。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海岸生态系统消浪过程及生态系统在海堤体系中的配置方式。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物模数模所获结果表明, 海岸生态系统确有显著的消浪功能: 1) 陆架泥区消浪, 其机制以再悬浮和浮泥运动为主, 底部摩擦为次; 2) 潮滩下部的粉砂细砂滩底部摩擦和推移质运动共同造成波能耗散, 而上部的泥滩则以再悬浮和悬沙输运为主; 3) 在盐沼、红树林、海草床等由植被构成的生态系统, 植物通过形态阻力、茎秆运动来阻滞水流、耗散波能, 其效能高于沉积物床面对波能的耗散; 4) 生物礁主要有珊瑚礁和牡蛎礁, 其消能作用主要通过床面摩擦和波浪破碎, 效能较高, 尤其是在风暴期间。生态系统如何成为海堤的有机组成部分, 尤其是侵蚀型海岸的生态位修复和绿色海堤整体设计, 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的科学问题: 与硬质工程结合的盐沼-牡蛎礁的适应性生物学; 未来环境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绿色海堤生态系统空间配置及其与风暴事件的时间尺度匹配; 基于均衡剖面理论的海堤形态优化。 相似文献
60.
海洋温差较小造成系统效率偏低,因此,提高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海洋温差能系统效率的因素较多,通过对热力循环和温、冷换热系统以及透平、工质泵、温、冷海水泵等动力装置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系统性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海洋温差能系统效率可采用的途径有:采用非共沸工质热力循环,减少热力循环的不可逆热损失;采用中间抽气、贫氨溶液热能梯次回收充分利用热力循环系统内的热能,采用液力透平对热力循环内的动能进行再利用;优化温、冷海水与工质热交换温差,降低温、冷海水泵的能耗;考虑透平、工质泵和温、冷海水泵的型线和构造形式对设备自身效率的影响;采用有一定保温性能和摩阻较小的有机材质管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