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5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暗能量走开     
众所周知:1998年,以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和施米特(Brian Schmidt)为首的两个小组对几十亿光年之遥的IA型超新星观测的结果发现这些超新星的亮度平均说来比理论预期值要暗20%或30%,从而认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对此,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宇宙中存在着产生斥力的暗能量。但暗能量是什么?一种建议认为,暗能量就是爱因斯坦在用广义相对论说明宇宙时,  相似文献   
92.
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简写为SNR)在早期阶段的结构和演化是与周围星际介质环境密切相关的,这些星际介质也就成为研究SNR.演化的探针.观测了SN1572方向周围的12CO(J=1-0)谱线,拟调查SN 1572周围CO气体的分布,为研究SN 1572与周围分子气体的关系以及该超新星遗迹的演化提供观测依据.观测结果表明,在视向速度VLSR=-69~-58km s-1范围内的CO分子气体与SN 1572成协,此速度成分来自一个大尺度分子云.分子气体沿着SNR的射电壳边缘连续地但非均匀地分布,形成一个包围着SNR的半封闭的分子壳层.整个东半边有着增强的发射,尤其是东北边缘处的CO发射最强.峰值发射位置的谱线呈致宽(>5km s-1)的速度特征,结合光学,红外、X-射线等其它波段在对应位置上的已有观测,都表明了快速的激波和抛出物质正膨胀进入东北边缘的分子气体中,与稠密的气体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对SN 1572今后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快中子过程(r-过程)发生在富中子的环境中.但是它所在的具体天体物理环境并不是很清楚.随着观测的进展,近年发现了很多的极贫金属的晕星.它们有两个特征:一是快中子元素超丰,并且相对丰度与太阳上的一致.另一个特征是当金属丰度一样时,星体中快中子元素的含量有大的弥散性.这为研究r-过程起源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途径.模拟计算的方法,用于研究星系演化的过程,以及相伴发生的恒星的快中子核素含量的弥散性,可用来了解快中子元素的起源这样得出的星系演化模型,不仅包含了气体区域自发的恒星形成,而且考虑了超新星爆发激发的恒星形成.结果显示,低质量端的超新星应是快中子核素的产生地.同时,超新星引起的星系演化的不均匀性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晕星快中子元素含量的弥散,因此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超新星坍缩与中微子泄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简化的中微子泄漏模式代替输运方程,计算超新星坍缩过程中的中微子变化,通过调节模式中的参数可改变中微子的俘陷密度,使之达到较为合适的值,还讨论了在中微子俘陷密度到达之前,特定密度区段(10~(-10)-5×10~(11)g/cm~3)内使电子俘获率有显著变化的一种参数方法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5.
对年轻超新星遗迹的射电观测有助于理解超新星遗迹的早期演化. 选取银河系最年轻的超新星遗迹\lk G1.9+0.3进行了研究. 收集了已有的射电流量密度测量, 转化到同一频率, 从而获得了G1.9+0.3的流量密度在过去近50 yr的演化. 发现流量密度在2008年之前几乎一直在增加, 随后开始减小, 流量密度达到峰值的年龄约为\lk 150--155 yr. 流量密度的增加可能由磁场放大或者粒子加速效率提高产生的高能电子增多导致. 根据流量密度到达峰值的年龄, 结合前人的数值模拟, 讨论了超新星抛射物的质量和超新星爆发释放的动能.  相似文献   
96.
97.
夸克相变对Ⅱ型超新星转移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假设超新星在坍缩过程中,当物质达到超核密度状态后,在临界密度下发生夸克相变。用WW(88)初始模型在有夸克相变情形下对坍缩反弹和激波传播作了模拟,重点讨论了夸克相变对转移能量的影响,在适当的临界密度下发生夸克相变,可以增加转移能量从而得到更强的激波。  相似文献   
98.
据《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报道,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南极的冰心中或许存在着1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遗迹。硝酸盐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而来,氮氧化物则通常由超新星发散的伽马射线激发生成。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望月优子及其同事分析了取自南极“富士圆顶”观测点的冰心样本,在3个50m厚的冰层内发现了高浓度的硝酸盐。  相似文献   
99.
当前超新星遗迹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河系内历史性超新星"回光"(light echoes)的观测是研究年轻超新星遗迹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回光"进行观测,可以确认其前身星的物理特性,揭示恒星晚期演化过程和其星周介质的三维空间分布。历史性超新星直接"回光"极其暗弱,对其探测最近几年才因新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综述了河内超新星遗迹包括仅有的已探测到回光现象的两颗年轻超新星遗迹——第谷(SN1572)和仙后座A(CasA)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地理解Ⅰ型和Ⅱ型超新星的性质,区别两类超新星的爆发机制,加深对超新星的核合成、重元素合成、星系形成和演化、暗能量等的了解。讨论了利用回光观测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0.
对天文学家而言,来自于遥远天体的星光是他们探索宇宙之秘的最重要资料。最近,通过对超新星爆发后的“回光”的观测,德国、日本和荷兰的天文学家们联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星空考古”首次确认了437年前爆发的第谷超新星的真实身份,揭开了这个长达数百年之久的谜团:原来它的前身是一颗白矮星,死亡时变身为一颗Ia型超新星(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12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