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5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新星是一些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到晚期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天体。它们在短时间内很明亮,一颗超新星的亮度可以相当于整个星系。超新星中有一类被称作Ia型超新星,  相似文献   
72.
倪陈平等利用最新的压力驱动雪耙相超新星遗迹演化公式解释了CTB 109的X射线半圆形形态。东半部激波的射电辐射是由CTB 109从自由相转化到绝热相时的湍动所增大的磁场以及由这湍动和激波加速的相对论电子所产生的。而分子云中激波产生的射电辐射是由星际磁场的激波加速和激波压缩所产生的,这一部分激波产生的射电流量远远小于东半部激波产生的相同频率处的射电辐射,而且也小于Green(1984)所有银河系超新星遗迹在相同频率处的射电流量,因而观测不到,所以CTB 109具有半圆形射电结构。  相似文献   
73.
本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  相似文献   
74.
1996年4月10日,使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60cm望远镜及其主焦上的TI215CCD照相机[1],在NGC4027天区发现了一颗超新星.这是今年开始的超新星巡天计划的第一个结果.这颗超新星已被McDonald天文台的王力帆证实,并被分类为Ⅱ型超新星.国际天文学会中央电报局已将它列为SN1996W[2].  相似文献   
75.
在中央中子星吸积模型较好的解释了超新星SN1987A晚期光度演化的基础上,本提出了SN1987A晚期X射线辐射的一种新的解释。利用模型计算邮的吸积光度以及SN1987A膨胀气体包层的化学组分及分布,计算了出射的软X射线(0.5-2keV)光度的演化,并与观测作了比较,我们认为SN1987A晚期由中央中子星吸积产生的软X射线光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将在4100天左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6.
Ia型超新星爆发理论(II):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疑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与评述了Ia型超新星理论研究中最为突出的8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疑难问题,并简单介绍了国内围绕SNIa开展的某些物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7.
超新生SN1987A中央可能存在的致密天体(如中子星),通过吸积那些超新星爆发时抛射速度小于逃逸速度的物质而产生的吸积光度,对SN1987A晚期的热光度演化吸重要的贡献。本改进了以前的理论模型,给出更为合理的定理计算,对所提出的特殊的呼积机制作了仔细分析,特别强调,这种吸积是膨胀包层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引起的长时期内的连续回落,它有别于其它的吸积模型,并给出直接的观测证据,假设致密天体是1.4M  相似文献   
78.
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的对流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铁星核在坍缩,反弹和激波传播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性,发现在铁星核内区出现中的指状对流,外区出现Schwarzschild对流,而在声速点和中微子俘陷球之间的过渡区出现Ledoux对流,在0.74-0.91M⊙间的区是对流不稳定的活跃区域。  相似文献   
79.
以近距星星表第三版(CNS3)为样本,统计了太阳附近恒星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太阳附近恒星分布十分不均匀,许多地方密度极小,甚至为零,我们称其为空洞。本给出了这些空洞的位置和大小,并提出它们可能与超新星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80.
俞志尧 《天文学报》2005,46(2):145-150
在银河系中,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视揭示了19个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超新星遗迹.在从超新星遗迹膨胀到分子云的激波波面的后面产生了这一类不寻常的脉泽源.这个模型的重要点是从超新星遗迹来的X射线促使产生OH分子.研究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混合形态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特征是很重要的.研究了这19个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混合形态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特征.得到了这些源的X射线物理参数之间的一些相关关系和反相关关系.X射线电离率ζ与θ、D、r、r^2等物理量均不相关,而与Lx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外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光度与相伴的OH1720MHz脉泽的最弱的束流量密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说明从超新星遗迹来的X射线发射足够在激波波阵面后面分解水分子并产生OH1720MHz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