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质量恒星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光度和高质量损失率等特性,大质量恒星在星系形成和演化等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恒星物理研究揭示了大质量恒星内部结构和演化的主要特性,并且构造了一些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然而,近年来对大质量恒星的观测表明,已有的这些理论演化模型与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主导大质量恒星演化最主要因素(即质量损失、内部对流等问题)的处理上,现有的理论有很大的缺陷。综述了目前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天体物理学家第一次成功地计算中等质量恒星演化到中心氦燃烧阶段 ,就发现蓝拐现象 ,它是赫罗图上形成黄巨星分支的重要理论条件。但由于蓝拐对很多输入物理 ,如对流的混合长理论 ,对流超射 ,初始元素丰度等都十分敏感稍稍不同就会抑制或触发蓝拐 ,因此蓝拐的激发机制一直没有满意的理论。本文回顾了蓝拐的研究历史 ,并对中等质量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的蓝拐的激发机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给出一个蓝拐整个过程的物理图象。本文探寻了氢燃烧核反应的CNO循环过程对蓝拐的影响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CNO循环 ,在第一种模型中保持14N丰度不变 ;而在第二种模型中计算了16 O向14N的转化过程。结果模型一中出现了蓝拐而模型二中没有蓝拐。在对两种模型的比较中 ,我们进一步研究蓝拐的触发机制。我们注意到蓝拐的一个重要特征 ,恒星内部的核反应产能增加决定了蓝拐光度的上升 ;同时对于一个内部产能恒定的恒星 ,恒星外壳的膨胀和收缩将决定恒星表面的有效温度。根据这点 ,对恒星内部和外壳的各种物理量进行了研究 ,并着重注意了恒星外壳对内部产能变化的反应。我们发现RGB阶段产生的氢丰度不连续区的跳变是恒星光度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氢壳层的外边缘接触到氢跳变的时候 ,突然增加的氢丰度使氢燃烧壳层变宽 ,产能  相似文献   
13.
恒星形成时期强远红外源的红外发射与赫罗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锦  唐歌实 《天文学报》1997,38(4):412-425
本文从IRAS点源星表(PSC)中选择了一批流量只F100μ≥500Jy,且属于正在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的强远红外源,利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1.26m红外望远镜,对这批源进行了J、H、K波段的近红外观测,得到了12个源的第一次J、H、K测光资料.结合外台站的红外观测资料和IRAS点源星表数据,我们对强远红外源的红外发射进行了修正的黑体光球模型、双壳层尘埃发射模型以及详细的辐射转移等模型的拟合,得到了这些源的一系列重要的物理参量,如中心星的等效光球温度,近红外消光以及包层的尘埃温度和密度随半径变化的幂律等.本文利用红外导出的中心星光球温度和光度,得到了与这些强远红外源成协的大质量年轻天体在赫罗图上的位置和演化特征.我们发现,对质量一定的大质量年轻星,沿着向主序演化的方向,红外谱在12μ-60μ间的斜率S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对演化到同一时间线的星,随着质量的增大,S也有增大的趋势.本文分析了这一性质.并提出了利用红外资料研究赫罗图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深埋于分子云和尘埃包层的大质量年轻星早期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