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91.
对于现代舰船而言噪声是其关键性能之一,目前水下航行体的流激噪声预测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水面舰船的水动力噪声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预报方法和控制手段。使用开源CFD工具包OpenFOAM求解器,流场通过大涡模拟方法求解,自由液面则依靠VOF方法捕捉,通过Curle方程预测远场噪声,基于镜像法考虑自由面的反射作用,数值模拟近自由面圆柱周围的声场分布。开展了Re=3 900下距离自由液面不同高度的圆柱辐射噪声求解,主要结合流场分析自由面对声场的扰动作用和不同深度对水下几何体流噪声的影响。初步考虑了自由液面波形对辐射噪声的反射作用,为后续预测水面舰船的水动力噪声特性提供依据,自由面对辐射噪声的阻抗等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2.
近年来,随着发展"绿色航运经济"的话题热度不断升温,北极西北航道因其潜在的巨大通航价值成为各国诉争的焦点,与此同时,船舶通行所带来的对海洋生态的侵蚀破坏,例如燃油废料和塑料垃圾等,引发了国际法视域内的诸多争议。以加拿大为代表的西北航道沿岸国滥用国际海洋法框架下关于航行自由和环境保护的模糊地带,肆意扩张国内法的管制范围对他国的航行自由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愈加凸显。为了国际航海秩序的和平稳定,实现北极航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北极西北航道沿岸国借助"环境保护"名义限制他国在西北航道航行自由权的法律援引模式为切入,对航行安全控制区制度和特别敏感海域制度的法律争议进行分析,综合体系解释的方法和国际法实践判例的指引,构建北极西北航道航行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路径。  相似文献   
693.
作为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洋塑料垃圾入海通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源汇过程、迁移途径、输运过程等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工业高速发展的厦门湾为研究对象,考虑潮流、入海径流、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的生物仿真模拟技术(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研究了漂浮及悬浮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并提出经验公式对沉积塑料垃圾的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漂浮塑料垃圾在不利风、常风向和最大风的作用下集中堆积于岸线处。而悬浮塑料垃圾由海面向下呈现指数式下降的分布特征,且其水平迁移分布与潮流运动密切相关;流速小的区域悬浮塑料垃圾更容易堆积使局部浓度升高。悬浮塑料垃圾的扩散速率也与塑料颗粒的物理性质有关,沉降速度小的塑料颗粒在水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更容易被传输到距离污染源更远的地方。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微塑料通量的增长规律近似为线性变化,通量大小与厦门塑料产量和厦门湾的水动力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694.
低温下非静水应力作用固体颗粒间流体因其参与流体—矿物反应和流体传质而在地壳岩石变形和同构造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粒间流体的性状、粒间流体—矿物反应和粒间流体传质都与固体颗粒所受应力密切相关。流体膜是非静水应力作用下固体颗粒间流体存在的主要形式,流体膜的厚度和成分决定着究竟是流体膜中水化力、双电层排斥力,还是因双电层而引起的流体渗透压在流体膜传递应力的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应力通过改变固—液界面上固体物质的自由能而影响固—液界面反应和流体的传质,并对这一应力感生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演。  相似文献   
695.
实验在300°~500℃,1Kb,用C-CO_2 Ni-NiO作缓冲剂控制fo_2条件下对ZnS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NaCl-H_2O和NaF-H_2O体系中的溶解度进行研究,同时对ZnCl_2在临界条件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迁移能力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热力学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温度、介质种类、溶液浓度、pH值等影响Zn溶解度的各种主要因素:确定500C 1kb,Zn在含Cl溶液中主要以ZnCl_2~0形式存在.其标准生成自由能△G_(1.ZnCl_2~0)~0 =161.902kJ/mol;F~-对ZnS比Cl~-对ZnS的溶解能力大,在临界条件均一相中、ZnCl_2~0全部汽化迁移,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Zn溶解度函数关系,使特定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96.
为了研究页岩对气体的吸附机理,在50℃、60℃、80℃ 3个温度点对贵州凤参1井和天马1井的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绘制出了CH4和CO2等温吸附曲线图,计算得到页岩表面自由能,从自由能角度分析页岩对CH4和CO2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力的增加,页岩对2种气体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当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表面自由能会逐渐减小,这与等温吸附曲线上气体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是一致的;页岩对CO2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均要大于CH4,表明页岩对CO2的吸附能力比CH 4 更强,可以通过向页岩层中注入CO2来提高采收率;对于吸附能力较强的页岩气藏,可以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增强活性剂与页岩表面的结合能力,降低CH4占有面积及其与页岩的表面自由能,以此达到促使CH4解吸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7.
胡钧 《上海国土资源》1999,(1):26-30,38
针对新颁国家标准,采用改进的测试技术,对桩基动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取得不同类型基础所相应的测试方法,桩基动力特性参数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8.
姚博伟 《水文》2023,43(2):1-5+12
从新安江模型中的包气带厚度的物理意义出发,考虑土地覆盖因素、地形坡度因素、土壤质地结构因素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别采用了土地覆被相关法、地形指数回归法以及综合要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包气带厚度进行了估算。据此计算模型参数流域自由水蓄水容量,并在金沙江下游横江流域进行模拟对比试验。相比之下,综合要素法能更为准确的计算出特定空间尺度下的包气带厚度,模型模拟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此区域的模型参数定量计算及水文模拟。  相似文献   
699.
《矿物岩石》2019,39(2):120-120
《矿物岩石》创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成都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质学类学术杂志。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学术自由,贯彻“双百”方针,以“精专业、展前缘、突创新、多融合”为办刊理念。主要报道与矿物岩石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现状综述、动态分析、高水平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矿物岩石学界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主要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岩矿工程、岩矿鉴定、分析测试、应用矿物岩石、矿物材料、宝玉石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与相关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探索性稿件;学术讨论、书评、学会活动简况等。  相似文献   
700.
科学确定地下水水位变幅带的地学参数是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保定平原近40年来强烈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规模巨大的厚包气带层,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随着河湖生态补水与地下水压采工作的推进,保定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回补水量与水位变化的定量关系成为超采治理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但水位回升条件下的计算中仍用表示释水过程的给水度参数将造成结果偏差,因此表述水位恢复过程的自由孔隙率参数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所在。文章基于保定平原区67个工程地质钻孔采样数据,确定水位变幅带的综合自由孔隙率,通过趋势分析和结果交叉验证方法遴选半变异函数模型,结合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对未知点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结果显示:(1)保定平原区水位变幅带综合自由孔隙率的最优半变异函数模型为一阶趋势效应指数模型。数据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变幅带空间位置、地层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影响。(2)综合自由孔隙率分布表现为西南、西北为高值区,极值可达0.25,数值向中部及东部逐步降低,最小降至0.02。(3)与惯用给水度值进行对比,自由孔隙率值在南北部地区整体升高约0.03,约为惯用给水度的1.2倍。在中部地区降低了约0.06,变为惯用给水度值的一半左右。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受水区生态补水与水资源调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