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04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500DLG数据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LG数据是城市地形要素的主要表达形式,如何对DLG数据的采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如何对DLG数据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1:500DLG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面介绍了其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质量验收、质量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2.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1:500航测综合法成图的工艺流程及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无锡市测区的成图精度,证实了该项工艺流程及作业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
本文论述了专业测绘单位贯标的必要性 ,简述了贯标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总结了质量体系运行中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84.
论述了ISO9001:2000版标准内容及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程序和运作过程。通过实例运作,剖析了ISO标准在煤田勘查运作中的焦点及难点和改进措施。实施ISO质量管理,对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益有战略上的意义,为煤田勘查走出国门准备了通行证。  相似文献   
85.
陆相红层盆地1:5万区调中的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遥感地质方法,对陆相红层盆地的沉积岩相、沉积体系界面、盆地充填序列、岩相变化以及地层格架影像特征进行了识别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遥感在红层盆地1:5万区调中的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6.
在此介绍我们基于ASCA 和ROSAT 等X 射线天文卫星,对3C397 、G327 .11 .1 、G21 .50 .9 和RXJ1713 .73946 等超新星遗迹的物理特性进行的分析,简要地讨论了3C397 的非平衡电离双热分量和双极泡结构以及G327 .11 .1 和G21 .50 .9 中隐匿脉冲星的性质,并提出RXJ1713 .73946 和AD393 客星之间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我国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1:5000正射影像图主要是集中在研究领域。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4年2月利用IKONOS卫星影像制作覆盖惠州市辖区1.2万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图,项目由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承担。大面积的测区利用IKONOS卫星制作1: 5000正射影像图在国内还属首次。本文探讨该测绘工程的实施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8.
看太阳东升西落,望星辰布列夜空,这是文明开启以来就出现的天文定向导航方法,其简便易行不言而喻。天体能够定位导航的常识启迪了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极冠模型为基础,计算了脉冲星γ射线辐射光度,指出对不同的脉冲星必须考虑辐射立体角和可见辐射区对观测光度的影响.考虑了这些观测效应后,计算的光度和观测值基本符合.预言了一些可能的γ射线脉冲星,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0.
毫秒脉冲星计时观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根据近年来取得的观测研究结果,毫秒脉冲星计时测量误差~2×10-7秒,毫秒脉冲星自转周期稳定性足以和现代原子钟相媲美:其相对频率不稳定度达到1×10-14(1年≤γ≤5.2年),并可望更高。近年来,脉冲星计时观测系统的接收灵敏度获得很大改进,计时观测的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脉冲到达时间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有长足发展。通过综合脉冲星时间算法得到的脉冲星时间尺度将比现代原子时具有更高的长期稳定度。叙述了脉冲星的物理特性及有关计时观测系统的技术成果,如观测频率和带宽的选择,消色散和接收系统灵敏度等问题。最后对毫秒脉冲星时间测量的误差源进行了讨论,并对脉冲星时间尺度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