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5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36篇
测绘学   309篇
大气科学   638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1245篇
海洋学   443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是从美国建国之初开始的,经历了大约200多年,并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可贵经验,这些开发经验有些虽然已经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之处,值得我国西部开发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72.
973.
火山岩型铍铀矿床是铍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类型,它是指赋存于火山岩-次火山岩中,与高硅流纹岩和花岗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交代和脉状矿床。1969年美国发现的Spor Mountain火山岩型铍铀矿床改变了世界金属铍的分布格局和供应态势。中国东部地区发育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该地区是否具备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如何?有没有找矿远景?这些科学问题尚未完全回答。本文在厘定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的概念和基本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及其邻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已发现的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的找矿线索进行了梳理,如:冀北窟窿山、内蒙古东山湾、江西密坑山、浙江青田、福建大湾、福里石等。中国东部地区已有的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矿化点)主要赋存于张家口组、南园组、鸡笼嶂组火山岩中;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其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其中早白垩世早期是主要的成矿期,与欧亚大陆中生代早期的伸展构造时限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的时限基本一致,因此,该期火山岩型铍铀矿床又可称为"构造体制转折型"铍铀矿床。本文认为中国东部具有良好的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的成矿潜力,找矿远景广阔。未来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及其邻区的上白垩统张家口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东南沿海地区的上白垩统南园组、鸡笼嶂组、鹅湖岭组火山岩是火山岩型铍铀矿床的有利找矿层位。  相似文献   
974.
佳木斯-兴凯地块是吉黑东部地区至关重要的地质组成单元, 其东缘和西缘分别平行对称分布着两条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带和中生代增生杂岩带, 它们是古亚洲洋闭合向古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地质记录。本文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吉黑高压带中的青龙村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青龙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拉斑系列玄武岩, 其原岩时代为~260Ma, 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前人对佳木斯地块东缘和西缘分布的大量晚古生代岛弧岩浆岩以及增生杂岩的研究, 本文识别出佳木斯-兴凯地块东、西缘的"双带双弧"结构。"双带"即东缘和西缘平行对称分布的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带和吉黑高压变质带, "双弧"则是东缘和西缘同样平行对称分布的早-中二叠世和中-晚二叠世岛弧岩浆岩带。通过对双带双弧的组成、形成时代以及构造背景的研究, 进一步为吉黑东部地区晚古生代时期的古大洋构造体制转换提供新的证据, 并重建了中亚造山带东缘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75.
辽河裂谷东部凹陷粗面岩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刚 《地球学报》2010,31(2):245-250
在渤海湾诸盆地中,唯独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发育粗面岩,引起了国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岩石学特征、构造运动背景和形成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粗面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较深部位,与玄武岩等火成岩属同源岩浆,但粗面岩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粗面岩的岩浆,在上涌过程中未经历任何地壳混杂作用,外部环境属于水下喷发;构造运动是岩浆活动和火成岩岩性发育及其分布的内因,东部凹陷沙三中段沉积时期所特有构造运动背景造就了粗面岩发育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76.
利用1981—2000年候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全球降水资料,分析了从中国东部大陆到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季风和降水季节变化的特征及其与热带季风降水的关系,探讨了季风建立和加强的原因。夏季东亚—西太平洋盛行的西南风开始于江南和西太平洋副热带的春初,并向北扩展到中纬度,热带西南风范围向北扩展的迹象不明显。从冬到夏,中国西部和西太平洋副热带的表面加热季节变化可以使副热带对流层向西的温度梯度反转比热带早,使西南季风在副热带最早开始;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东侧低压槽的加强和向东延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向西移动,都影响着副热带西南季风的开始和发展;初夏江南的南风向北扩展与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有关,随着高原东侧低压槽向南延伸,槽前的偏南风范围向南扩展。随着副热带季风建立和向北扩展,其最大风速中心前方的低层空气质量辐合和水汽辐合以及上升运动也加强和向北移动,导致降水加强和雨带向北移动。热带季风雨季开始晚,主要维持在热带而没有明显进入副热带,江淮梅雨不是由热带季风雨带直接向北移动而致,而是由春季江南雨带北移而致。在热带季风爆发前,副热带季风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华南沿海,而在热带季风爆发后,水汽输送来自孟加拉湾和热带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977.
河南省东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煤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豫东平原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通过重、磁、地震联合反演并与钻探资料对比,做出了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指出了找煤远景.  相似文献   
978.
NCEP和ECMWF资料表征南海夏季风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二者用低层风场表征南海夏季风上的差异.结果表明,NCEP得到的南海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而ECMWF则没有;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能较好地表征南海夏季风强度,而年代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位相差.与西沙站的探空资料比较结果表明,NCEP在经向风上更接近观测资料,而经向风的趋势变化正是西沙站西南风减小趋势的主要贡献项;ECMWF资料在年代际尺度变化上更接近观测资料.与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SCSMEX的再分析资料比较显示,NCEP资料在空间上与SCSMEX资料更相似.  相似文献   
979.
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及地域之间旱涝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旱涝演变趋势、旱涝周期变化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34年以来北部、中部由偏旱趋于正常或偏涝,南部1724年以前的变化趋势由偏旱趋于偏涝,1724年以后由偏涝趋于偏旱;3个气候区都存在25年和10年的显著周期,其中中部还存在14~15年的显著周期,说明中部旱涝交替较北部和南部明显。  相似文献   
980.
本文首先对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逐月(6~8月)降水的年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NO3区夏季海温与东部地区8月降水在整个年代尺度上改变显著,1974年以前的年际相关关系比1974年后显著,且1974年前后发生了年际相关型的改变.其次,1974年以前和1974年以后环流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