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32.
王家骥  陈力 《天文学进展》2005,23(4):293-303
详细介绍了Hipparcos测定的昴星团距离与以往地面测定结果比较所出现的差异、近年来对昴星团距离新的测定和对Hipparcos数据作的重新处理以及对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所进行的探讨,最后对有关进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40厘米双筒天体照相仪所拍摄得的10对底片(历元差16─70年),经PDS测量仪测量,共确定了疏散星团Mll天区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其中85%以上恒星的自行测定精度好于±0″.1/百年.利用所测得的相对自行和新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星等组恒星的分布参数并计算了团中心距r≤25'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其中成员概率大于0.7的恒星共有541颗.详细的讨论表明,新方法不仅在理论上更为严格,实用上也是可行的,可以使星团成员确定取得更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熊大闰  邓李才 《天文学报》2007,48(2):165-180
根据化学非均匀恒星的非局部对流理论,计算了质量为0.7-1.15M(?)恒星主序演化模型锂和铍的衰减,并将理论和不同年龄疏散星团锂丰度的观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贯穿对流混合能重现温度低于6400 K的晚型主序星锂丰度观测的一般性质.贯穿对流混合可能是晚型矮星锂衰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5.
昴星团区域恒星自行的测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对疏散星团进行统计研究时,场星的混淆可能是一个严重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文详细讨论了在估算疏散星团维里(Virial)质量时,正确利用成员概率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只有利用大概率的成员星才能得到合理的星团Virial质量。重新计算后M11的Virial质量为5094μ_⊙,与直接观测到的光度质量的最新结果(4671μ_⊙)符合得很好,维里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37.
Mayall Ⅱ = G1 is one of the most luminous globular clusters (GCs) in M31. Here, we determine its age and mass by comparing multicolor photometry with theoretical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 models. Based on far- and near-ultraviolet GALEX photometry, broad-band UBVRI, and infrared JHKs 2MASS data, we construct the most extensive 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 of G 1 to date, spanning the wavelength range from 1538 to 20 000A.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with a variety of simple stellar population (SSP) models yields a mean ag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G1 being among the oldest building blocks of M31 and having formed within ~1.7 Gyr after the Big Bang. Irrespective of the SSP model or stellar initial mass function adopted, the resulting mass estimates (of order 10^7M⊙) indicate that GI is one of the most massive GCs in the Local Group. However, we speculate that the cluster's exceptionally high mass suggests that it may not be a genuine GC.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G1 may contain, on average, (1.65±0.63) × 10^2L⊙ far-ultraviolet-bright, hot, extreme horizontal-branch stars, depending on the adopted SSP model.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extensive multi-passband photometry coupled with SSP analysis enables one to obtain age estimates for old SSPs that have similar accuracies as those from integrated spectroscopy or resolved stellar photometry, provided that some of the free parameters can be constrained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38.
掩星情报站     
新年伊始之际的元旦凌晨约3时开始,我国可见持续约一小时的月偏食现象,这次月偏食的食分只有约0.08,是一次不太明显且观赏性不强的月偏食,所以最为引人注目的掩星事件还要算1月15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日环食和25日的月掩昴星团两大天文现象了,上次我国可见的日环食发生在1987年9月23日,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