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55篇 |
免费 | 6034篇 |
国内免费 | 32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52篇 |
大气科学 | 2088篇 |
地球物理 | 4148篇 |
地质学 | 8680篇 |
海洋学 | 2464篇 |
天文学 | 480篇 |
综合类 | 1963篇 |
自然地理 | 35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842篇 |
2023年 | 1207篇 |
2022年 | 1330篇 |
2021年 | 1435篇 |
2020年 | 1291篇 |
2019年 | 1355篇 |
2018年 | 1066篇 |
2017年 | 1057篇 |
2016年 | 1115篇 |
2015年 | 1182篇 |
2014年 | 1522篇 |
2013年 | 1234篇 |
2012年 | 1359篇 |
2011年 | 1342篇 |
2010年 | 1280篇 |
2009年 | 1312篇 |
2008年 | 1259篇 |
2007年 | 1069篇 |
2006年 | 996篇 |
2005年 | 926篇 |
2004年 | 874篇 |
2003年 | 806篇 |
2002年 | 734篇 |
2001年 | 668篇 |
2000年 | 570篇 |
1999年 | 453篇 |
1998年 | 428篇 |
1997年 | 370篇 |
1996年 | 378篇 |
1995年 | 398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58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195篇 |
1989年 | 166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19篇 |
1962年 | 4篇 |
1957年 | 10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被众多研究者和一些国际机构作为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但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时,测度结果有时是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的。因此,学术界对该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一些研究认为:生态足迹模型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区域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区域生态超载,但全球生态赤字可以指示全球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造成的。本文将生态足迹模型具有的测度功能分别与测度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应具备的功能进行比较,得出: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区域尺度上,生态足迹模型不仅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也不能作为生态可持续性的测度方法,当然,生态赤字也不能指示生态超载;这是由于生态足迹模型不仅存在生态偏向性和否认贸易合理性的缺陷,同时还存在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这个结论进一步推进了当前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52.
两种滨海相软土固结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软土固结变形特性,对两种海相沉积的漳州淤泥质土和东莞淤泥质土两类软土样进行了室内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蠕变曲线ε-t呈现出衰减特征;压力与应变p-ε等时曲线的非线性特性明显,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两类软土的主、次固结系数受加荷比的影响随固结压力变化而变化,表现为阶段性变化特征。基于Singh-Mitchell模型和采用p-ε指数函数与ε-t双曲线函数关系的组合模型,建议了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分段表达式,该分段模型与试验结果有更好的一致性,能较好地预测两类软土固结变形特性,并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3.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模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4.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评价治理方案和措施的技术工具。根据建模的手段和方法,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有经验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两大类。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土壤侵蚀模型又有坡面土壤侵蚀模型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之分。主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成就,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侵蚀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5.
基于模糊物元的城市化生态预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城市化的生态预警模型,将警报级别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和巨警5级,并从资源预警、生态预警和环境预警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设立了预警参照标准与预警界限、警灯、警度,对河西走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西走廊及五大地市按照预警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河西走廊、嘉峪关市和酒泉市。其中,河西走廊的生态用水比重、植被覆盖率、人均环境保护费用和万元产值工业SO2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高,处于重警状态;城市工业用地定额、城市居住用地定额、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景气指数最低,均处于轻警状态;其它指标均处于中警状态。可见,相对于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因素而言,水资源和生态条件已经对河西走廊的城市化产生了较强的束缚作用。 相似文献
956.
高层建筑夯扩短桩桩筏基础沉降计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层建筑夯扩短桩桩筏基础的受力机理,建立了一套计算该基础沉降的模型,并利用3个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57.
辽宁水泉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水泉金矿的基础地质研究和综合找矿信息分析,并根据该矿区资源危机,缺乏后备金矿储备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水泉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远景成矿靶区进行了初步圈定,为详细地质勘查、扩大金矿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在对泥岩进行室内三轴流变压缩蠕变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泥岩Burgers流变模型本构方程中的各参数数值,描述了陕南勉宁地区泥岩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泥岩出现明显的三个阶段的蠕变曲线,试块的总体蠕变量较大。利用FLAC3D软件对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围压1MPa)进行了模拟计算,确定泥岩计算机模拟时的流变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泥岩不同围压和不同试件形态状态下的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圆柱体试件的应变量数值整体小于立方体试验试件的应变量数值。 相似文献
959.
大量的非饱和土干湿循环试验表明,当土体处于吸湿过程直至吸力降低为0 kPa时,土体并不能达到完全饱和状态,还存在一定的残余气体。在高饱和度时,由于残余气体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体中,土体呈现较大的压缩性,使其与饱和土的性质不同。在这种状态下,现有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预测到的土饱和度为100%,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使本构模型在高饱和度状态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对非饱和土的毛细滞回和塑性变形耦合本构模型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够考虑残余含气量的影响。通过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证明了新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残余含气量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基于广义热力学基本理论,通过考虑塑性剪切变形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塑性自由能的形式储存,并且该部分自由能与超固结度相关,结合修正剑桥模型的热力学函数形式建立了适用于超固结土的自由能函数和耗散函数。该耗散函数与当前应力状态无关,相关联流动法则仍然适用。由建立的耗散函数和自由能函数,推导了弹塑性本构关系的屈服函数、流动法则、硬化定律。通过4种不同超固结土的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