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天文学   16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每月变星     
SN 2011fe(超新星) 8月24日于著名的旋涡星系、大熊座美丽的H101中发现的超新星。发现时亮度17.2等。第二天亮度上升到14等以上,之后一路飙升,9月初已达到最大亮度,略亮于10等。在这个亮度下,它能被明显地从背景星系中分开:并且由于所处位置(旋臂)并不是星系最明亮的区域,测光难度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2.
在1984年2—3月,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91cm反射镜的UBV测光系统和云南天文台35厘米反射镜V色测光系统,对Archer 1959年在后发座用照相方法发现的24颗变(双)星中的17颗进行了观测研究,全部没有大于0~m.07的光变,其中12颗的连续观测时间长于半个周期以上,因而至少它们不是原定周期和变幅的那种变星。其他5颗或Archer未给周期,或观测复盖不够半个周期,未能肯定。最后给出这些星和比较星的星等和色指数。  相似文献   
163.
PG1030+590是最近发现的类新星食变星。我们首先给出该双星系统的高速光电测光结果及U、B、V和R光变曲线。通过利用激变变星的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求得其物理和几何参数:白矮星子星质量M_1=0.83±0.22M_⊙,晚型星子星质量M_2=0.35±0.06M_⊙,晓型星子星半径R_2=0.37±0.08R_⊙以及轨道倾角i=81°±2°。我们还利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围绕白矮星的吸积盘的半径R_d≈0.32R_⊙,并把这个结果与密近双星中吸积盘半径的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