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7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测绘学   717篇
大气科学   1714篇
地球物理   693篇
地质学   1714篇
海洋学   740篇
天文学   853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53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3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言 由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元件的复合式纵向振动换能器,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机械强度高,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换能器。  相似文献   
52.
细菌胞外酶活性的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环境中的有机物大多(>95%)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是水生异养细菌的主要碳源及能量来源。这些高聚物只有通过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单体或低聚物才能被细菌等异养微生物用以维持新陈代谢。这一生化过程是调节海洋有机营养平衡的重要生态因子,又是众多异养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胞外酶活性不但能够指示水生环境中有机物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能对此环境中流过微食物环的物质通量进行估计。胞外酶的水解作用是细菌生长中的一个速度限制步骤,胞外酶也正是许多海区中细菌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对于自然水体、人工条件及沉积物环境…  相似文献   
53.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君  王义刚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2007,25(1):105-113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4.
FPSO与穿梭油轮进行串靠外输过程中,穿梭油轮首部可能与FPSO尾部发生碰撞事故,称为"尾碰"。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碰撞过程中的风险分析,缺少对FPSO"尾碰"事故碰撞性能的合理分析与评估。本文针对某15万吨级FPSO,基于动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同步损伤分析技术,研究了串靠外输过程中FPSO与穿梭油轮之间由于过分纵荡运动而引起的碰撞事故。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包括"尾碰"后结构的损伤变形、应力应变关系、碰撞力和吸能情况的船舶碰撞内部动力学,进而对FPSO尾部结构的碰撞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PSO尾部结构中板材结构吸收的能量约占尾部结构总吸能的75.5%,其吸能能力显著优于T型骨材结构,研究结果对FPSO尾部结构的耐撞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侯国本 《海岸工程》1991,10(3):25-31
黄河口的清水沟流路属弱潮河口,感潮区短,1988年在拦门沙挖沙降河后,改变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状况,并取得了明显的防凌效益,正处于良好的行水期。当务之急应减沙入海,以开发宝贵的水土资源,延长该流路行永年限。  相似文献   
56.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57.
58.
蓝杆藻113菌株为海洋微藻,实验室培养证明其单位体积胞外多糖产量高。用改进的F/2改良培养液培养,添加70g/L时的NaCl盐度是该菌株胞外多糖释放的最适盐度。不添加NaCl时的盐度是菌体细胞生长的最适盐度。NaNO2营养限制抑制该菌株细胞的生长,促进该菌株胞外多糖的释放。NaH2PO4营养限制抑制该菌株细胞的生长,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明显。MgSO4营养限制则同时抑制该菌株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释放。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蓝杆藻113菌株胞外多糖的生产及该菌株其它方面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9.
杭州湾水位低频波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伟  苏纪兰 《海洋学报》1991,13(1):1-12
本文利用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海区1973-1974年冬夏季水位低频波动的特征.所建立的复谱响应模式,基本上能将影响湾内水位波动的各动力因素及其贡献大小有效地分离开来.结果表明,沿岸风的Ekman输运效应对湾内水位波动的影响比当地风摩擦作用更为重要,陆架自由波动的影响效应亦明显存在.此外,一个近似估算还表明,湾内0.4cpd的水位波动特别明显,可能与黄、渤海海湾的共振有关.  相似文献   
60.
龙小志  王珍岩 《海洋与湖沼》2022,53(6):1322-1337
台风作为事件性的强动力因素,其对河口海域沉积环境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开展典型台风事件对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长江径流挟带陆源物质向东海陆架扩散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09号台风"灿鸿"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台风前后长江口外水体结构和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结合同期环境观测数据与开源数据,阐明台风对河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中细颗粒组分(≤ 128μm)主要为无机矿物颗粒,而粗颗粒组分(>128μm)主要是生源有机颗粒。生源有机粗颗粒主要分布于中上层水体,而无机细颗粒主要分布于底层水体,使得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平均粒径分布呈双层结构。台风前后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反映了台风对长江口外海域物理和生物过程的双重影响,其中物理过程主要影响无机细颗粒分布变化,生物过程主要影响有机粗颗粒。台风期间强烈的偏北风使得长江冲淡水在口门外海域由东北输运转为往东输运,与长江冲淡水输运方向一致的表层无机细颗粒在台风后输运方向同样往东。另外,台风作用在河口区产生的下降流将12250-4站位底部再悬浮的泥质沉积物向东搬运至12300-4站,导致12300-4站底层悬浮体浓度增加、粒度变细。台风过境还造成长江口外海域初级生产力提高,而浮游植物生长对悬浮体中有机粗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使得口门外海域上层水体中有机粗颗粒体积浓度升高。长江口外海域由于台风过境导致悬浮体中无机细颗粒和生源有机颗粒含量均增加,使得其平均粒径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