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0篇
  免费   1078篇
  国内免费   785篇
测绘学   1220篇
大气科学   1607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1066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353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2.
冬、夏季热带及副热带穿透性对流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王雨  冯沙  李崇银  傅云飞 《大气科学》2012,36(3):579-589
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 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穿透性对流的频次、条件降水强度及垂直廓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都主要发生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20°N以南的非洲以及美洲等地区,它们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而且陆地深对流更容易发展成为穿透性对流,但绝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频次不超过0.2%.对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的分析表明,热带及副热带大部分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条件降水强度在10 mm/h以上,且洋面的条件降水强度要比陆地大,但由于其频次较小导致其对  相似文献   
173.
遥感在滩涂演变调查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在潮滩演变遥感调查中确定任意潮位线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遥感图像上实时水边线的位置,结合收集到的水边线高程数据和另一潮位的高程数据,用图解法或计算法求取任意潮位线修正量,以确定所求潮位线的位置等内容。该方法在海南洋浦地区滩涂演变调查中使用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4.
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了现有的仅从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几何特性或物理特性的单一方面设计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表面流水分析与等高线几何分析相结合的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方法。该方法把等高线几何分析的方法与地形表面流水模拟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克服各自所具有的弊端。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提取的山脊线和山谷线与实际地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5.
利用能量包线随机平均法,导出了库伦滑动摩擦刚性结构在高斯白噪声地面作用下响应的稳态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解,它与文献[2]的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所得之解完全相同。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对比表明,当库伦阻尼较小时,该解析解能够满意地预测研究系统响应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76.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焉耆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77.
丘陵山区低空急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为锋  王庆安 《气象科学》1996,16(3):256-263
利用丘陵区边界层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8-9月份低空急流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山凰 地形的力差异以及适中的风平流作用等,探讨了测站上空逆温的形成及其对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作用,根据地形热力差所导致的气压斜压性,研究了低空急流的生消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8.
三线阵CCD卫星影像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讨论从给定的DEM和相应的正射影像模拟三线阵CCD卫星影像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影像考察两种卫星影像近似核线的适应能力和地球自转效应对同轨立体成像能力的影响,并讨论了从DEM和正射影像确定投影中心轨迹、姿态模拟、共线方程和影像生成等细节。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影像的正确性,揭示了两种核线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9.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源资料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聪  姜有山  姜迪  李力  张蓬勃 《气象》2017,43(9):1084-1094
利用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和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华北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与低层暖湿气流交汇,是产生这次冰雹的天气背景;高空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使得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地面辐合中心及辐合线是降雹的触发机制。(2)微波辐射计监测显示,降雹期间冰雹云中上升气流将底层空气的感热和潜热向上输送,导致2 km以上大气有明显升温,由于低层水汽聚集及冰雹在近地层融化造成降雹时近地层相对湿度、水汽密度增大。冰雹发生在云液态水含量快速增长的波峰上,对冰雹的发生具有较好指示意义。(3)对比南京3站风廓线雷达资料表明各站上空环境风场存在一定差异,六合地区降雹前6 km高度高空急流有利于六合上空形成有利的辐散形势,降雹时0~6 km存在较深厚的垂直风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降雹最为强烈;南京站降雹时,对流层中下层有一槽过境,而高淳地区冰雹由近地面垂直风切变激发。(4)六合站、高淳站雨滴谱仪分析表明不同降水相态对应的滴谱特征有差异,两站雨滴谱型分别呈指数型、多峰型分布。高淳站雨滴谱仪监测到直径达到15 mm的冰雹粒子,六合站冰雹直径最大为5 mm。两站速度谱大致为单峰型,在较强降水时刻,粒子下落峰值速度在3~4 m·~(-1)。(5)影响六合的超级单体存在钩状回波、回波悬垂、三体散射等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低压系统、中低层的中气旋及高层的辐散环流配置造成了雹云中维持较强的旋转上升气流,有利于出现大冰雹。  相似文献   
180.
GIS中线元的误差熵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现有的线元位置不确定性模型大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有关,而置信水平的选取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因而不能惟一确定。引入信息熵理论,提出了线元的误差熵带模型,并将它与\"E-带\"进行了比较,计算了落入其内的概率。该模型根据联合熵惟一确定,与置信水平的选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