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7篇 |
地质学 | 327篇 |
海洋学 | 1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96篇 |
自然地理 | 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通过龙沟河-鲜花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获得了较丰富的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利用变异系数、浓幅分位值、相关性和异常特征研究对11种元素进行了数理分析,分析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Au、Ag、Mo、As、Sb为主成矿元素.结合异常分布和元素成矿特征优选出了2处成矿远景区,经槽探验证,双目咀金锑成矿远景区发现2条金矿化体. 相似文献
682.
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研究九寨沟的景观格局,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景观分类原理绘制出九寨沟景观分布矢量图,并建立景观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等景观指标,对九寨沟景区进行综合的、多层次的景观空间结构分析,从而对景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并针对景观破碎化现况,提出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83.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主要由一套近南北走向的玄武岩、堆晶岩、(超)基性熔岩、硅质岩和泥质岩组成,为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海相地层发育区,出露有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增生杂岩组合。研究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找矿前景较好。在全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完达山地区16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异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u、Ni、Cr、Bi、Hg异常高值点多、离散性强,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优越,成矿潜力强。Au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岩相关,Ni、Cr成矿作用主要与(超)基性岩浆熔离作用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地质、构造、物探和已知矿床(点)等信息,优选出4处成矿远景区,即258高地金成矿远景区、八里桥—仙人台铜镍钨锡成矿远景区、四平山—358高地金银成矿远景区和跃进山—先锋北山金银铜铁成矿远景区,为完达山地区整体找矿工作部署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4.
济源王屋山风景名胜区岩溶发育概况暨旅游开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简要概述了济源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水洪池景区内的地貌,水文地质和石灰岩溶洞的发育特征,讨论了本区溶洞的分布规律,成因及演化历史、并对本区溶洞资源和综合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86.
687.
1华东铀矿概况
从全球来说,华东地区属西太平洋成矿域,全国铀成矿区划归为华南铀成矿省,该成矿省处于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以产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为特征,与区内铀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其成矿时代集中在燕山晚期。依据华东铀成矿特征,从主要铀矿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和控制铀成矿的区域地质构造因素出发, 相似文献
688.
689.
为查明四川黄龙核心景区钙华层内水体的循环交替过程及水循环系统结构,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水循环断面监测等方法,分析任一监测断面的地下水径流量和地表水流量(二次转化泉形成)组成、循环段内的补给和排泄特征,理清各水循环系统的发育规模、层级。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水循环系统层级最为复杂,分为区域-局部-场地三个循环层级,以局部循环为主。以7月为典型月,景区内水循环主要受控于4个串联发育的局部地下水循环系统,区域地下水循环系统在接仙桥以北地段发育,各循环段内的充水彩池群为补给区,出口为流量较大的钙华二次转化泉,地下水在钙华层内径流,钙华层底部和两侧为隔水边界;争艳池以南场地水循环较多;景区水循环系统结构年动态变化较大,仅在丰水期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转花池泉群、黄龙沟东坡泉群、黄龙沟地表水及地下水构成了驱动核心景区水循环系统的全部水量,接仙桥、涪江右岸为排泄口。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在丰水期形成动态平衡,其余时段处于不稳定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690.
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结合G IS技术,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基于最近邻距离模式和基尼系数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测定,发现其存在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大、北部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等问题;利用基于拓扑和度量的空间分析方法,从α指数、β指数、γ指数,以及平均路径长等几个方面,对大连市旅游交通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旅游网络尚存在连通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