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0篇 |
免费 | 1314篇 |
国内免费 | 15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2篇 |
大气科学 | 1627篇 |
地球物理 | 1662篇 |
地质学 | 2625篇 |
海洋学 | 535篇 |
天文学 | 192篇 |
综合类 | 420篇 |
自然地理 | 4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38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269篇 |
2020年 | 244篇 |
2019年 | 290篇 |
2018年 | 242篇 |
2017年 | 235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454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337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25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58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226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8篇 |
1965年 | 9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蒙城地震台近20年的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磁静日幅度、磁扰日幅度和磁静日低点时间的年变化与长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分量日变化特征明显。由此总结出Z分量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和优势结构面理论,提出了岩土优势结构面的储运水效应的概念,并对它的几个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岩土体中存在各种类型的结构面,实际岩土工程中的稳定、渗透和突水问题一般是由优势结构面所引起;②在找出优势结构面即富水优势断裂的基础上,确定优势井位、优势井深,可确保缺水地区找水的成功;③地下突水与优势结构面关系密切,但只有具备了多种储运水优势指标的优势结构面才是富水的,才有可能导致突水事故;④在降水和其它地表水的作用下,水将优先向边坡中优势结构面发生渗漏,而水的浸入又加速了土体的软化及结构面的生成,水与结构面相互促进,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滑坡的产生;⑤堤、坝及其地基中的优势面和优势层的存在是内在因素,而水是外在因素。内外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导致堤坝的渗透、变形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新疆地震监测台网12个月连续地震记录数据,采用环境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新疆地区的周期从10~35 s范围内的瑞利面波相速度异常分布图像.研究结果与地表地质构造相一致,新疆地区的天山、两盆大地构造与瑞利面波相速度异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短周期10~20 s的图像显示两个盆地内都呈现低速异常,对应盆地较厚的沉积层.中长周期25~35 s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东西天山地区存在明显异常差异.本文获得的新疆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相速度结果,也为进一步结合传统天然地震面波成像方法,最终获得新疆地区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106.
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是保证人居环境均衡发展的基础。基于“人类-居住-支撑-自然-社会”5个子系统,构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2个系统间的容量耦合模型扩展运用到人居环境5个子系统中,综合熵值法、GIS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2005~2016年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力进行探讨,阐述人居环境系统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①2005~2016年辽宁省人居环境系统内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浮动上升趋势;②辽宁省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分散格局,并且呈现从中间向两侧递减的“屋脊”式格局和“双核结构”;东西方向上,空间演变趋势由倒U型逐渐向一字型演变,南北方向上由斜线型向“L”型演变。③全省出现了中耦合低协调区、中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低协调区、高耦合过渡协调区、高耦合高协调区5种类型区。④空间分异驱动力主要包括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住房、互联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资料,参考航磁、遥感、区域地质资料,对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重力场分区、断裂构造体系、构造单元、局部异常、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区(带)等进行了研究.对阿尔金走滑断裂西南端的走向和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讨论了2条重力低值带的成因;推断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下部莫霍面隆起的高度,从重力角度提出了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认识;认为青藏块体在拼合后地壳有2个加厚中心;新圈定了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地质、矿产、航磁等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武汉市2013—2018年逐15 min精细化电力负荷数据及武汉市日降水、气温等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电力负荷特征指标,探寻电力负荷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近年来武汉市电力负荷和日负荷峰谷差屡破新高,夏季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大小对空调负荷影响最为显著。电力负荷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2) 夏季电力负荷远高于其它三季,冬季次之。四季日变化特征总体呈现“昼高夜低”的分布。(3) 工作日和双休日负荷明显高于节假日,工作日负荷略高于双休日,其中工作日的早高峰负荷最大,而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晚高峰负荷最大。(4) 气象因子对全社会用电量影响尤为重要。夏季气象敏感负荷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最密切,当平均气温高于初始敏感值和强敏感值时,电力负荷随气温上升增幅更加明显。(5) 无论是否出现降水,夏季气象敏感负荷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都很密切。无降水天气,负荷与日平均气温相关性最高;有降水发生时,气象敏感负荷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总体反映出降水影响气温、气温影响电力负荷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109.
耳石存是在于硬骨鱼类内耳 ( inner ear)的膜迷路 ( membrane labyrinth)内 ,主要由碳酸钙构成 ,起平衡和听觉作用的硬组织 ,内耳的椭圆囊 ( utriculus)、球囊 ( Sacculus)和听壶 ( lagena)中分别具有微耳石 ( lapillus)、矢耳石 ( sagittae)和星耳石 ( asteriscus)各一对。人们很早就发现耳石上存在年龄环 ,所以 ,与鳞片与骨组织一样 ,耳石常被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Pannella发现耳石上日轮的存在以来 [1] ,耳石日轮生长的研究成为国际鱼类生物学研究的新兴领域。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 ,人们进一步作了耳石的显微结构、微化学结构等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110.
对三峡重庆地区6个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其增量观测数据进行相对标定,得到各站点测区的应变参数,并分析测区相对应变特征。结果表明,6个站点的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其中1个站点测区面应变呈现张性变化,靠近三峡库首区的5个站点测区面应变呈现压性变化,测点主压应变方向与大范围构造应力场方向较为一致,表明三峡重庆地区呈现压性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