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阙维民 《地图》2004,(6):52-54
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地图的存在。还记得出门远行刚刚抵临目的地时.向你蜂拥而来兜售地图的商贩吗?出差也好.旅行也罢.即便你只是回到自己的家.无论是汽车站.火车站.甚至地铁里.总会有人不时地提醒你地图!地图!  相似文献   
12.
张顺光 《今日国土》2008,(12):43-44
票证的使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大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票证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粮票、布票、盐票、棉花票、副食票、煤票、居民肥皂票等.成了人们生活的忠实“伴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得以改善.应该承认.但是国家实行凭票供应政策.对经济平稳过渡和杜绝浪费.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晓梅  朱竑 《地理研究》2019,38(7):1557-1565
随着西方学界“日常生活”的兴起与转向,“回归生活世界”与生活本体论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催生地理学人地关系的转变,由静止的、同质的人地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异质的人地互动关系,“人”与“地”被赋予日常生活的内涵与外延,“闲暇处才是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地理学需要回答日常生活地理以及休闲具有哪些地理特征,不同主体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及休闲展演人与地、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动态关系,从而建构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活实践与地方意义等问题。本专栏主要探讨日常生活及休闲中所展演的主体能动性、空间异质性以及人地互动的复杂性,涉及城市居民的生活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以及休闲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地方情感与定居意愿等内容,以期尝试用中国本土的实证来回应西方日常生活地理学的研究。期待未来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加关注边缘群体的日常生活及其休闲,能够弥补城乡休闲中“乡”尺度的不足,能够全面系统地阐述日常生活与休闲在时间演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专栏旨在推动中国情境的日常生活地理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上以期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具体践行贡献地理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议题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朱竑  张博  马凌 《地理科学》2019,39(1):1-11
研究通过4个议题(户籍与人口流动,循环流动、定居意愿及家庭策略,社会网络和移民社区,迁移、流动性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回顾了近年来乡城人口迁移的研究。指出:户籍政策对移民在城市中的生计带来的影响将减弱,移民的住房及在城市的居住模式和居住空间、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移民身份建构及生活空间的重构等将会成为新的关注点。新文化地理学中关于移民“微观化”“生活化”的研究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换言之,如何理解移民在个体层面的诉求和移民的日常生活,将会是未来流动性研究的重点。如何立足于国内移民地理研究的基础与发展机遇,批判性地与西方移民研究搭建对话空间和平台,结合当前中国崛起过程中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与城镇化契机,为世界移民研究积累和贡献“中国知识”,将成为未来这一领域学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欧阳漪  黄剑  陈晓亮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18-2128
论文梳理了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以及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探讨在“文化转向”范式下移民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趋势。指出:① 地理学对移民的研究包括宏观上的迁移模式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中观尺度上移民的社会文化互动与地方协商问题,以及微观尺度上移民的日常生活、认同与情感;其中,“移民—地方”的核心人地关系,特别是移民的空间实践与地方协商成为了移民地理学关注的重点。② 受“文化转向”的影响,移民地理学研究正从宏观尺度的规律总结和普适性理论转移到研究移民日常生活、情感和认同背后的权力和社会关系,以揭示移民多样化的诉求。③ 移民地理学对中国移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二元制度框架下对乡—城流动人口的关注,需要拓展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移民群体的考察。研究试图拓展中国移民地理学的研究议题,思考基于发展中国家话语下的移民研究新知。  相似文献   
16.
从藏在“深闺“,鲜为人知的手工纸质地图到广泛服务社会公众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飞跃。60年的发展进步,使得广西数字化测绘成果已越来越多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正在悄然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海岛旅游的先驱(舟山普陀)与后起之秀(三亚槟榔谷)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调查等质性方法调查、解析旅游开发对普陀山与槟榔谷的饮食文化、特色文化及日常生活方式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地饮食文化受旅游开发影响深远,集中表现为利用具有文化价值的佛教或黎族饮食开发旅游商品,成为两地居民就业与参与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2)佛教、黎族文化分别作为普陀山、槟榔谷的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开发使它们日益商业化与世俗化,但是日益重视地方居民的参与效益的分享;(3)两地旅游发展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已经对当地居民日常物质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居民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影响存在争议;(4)海岛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与保护了两地民间工艺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大量的塑料制品。但由于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其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多达数百万吨。这些塑料垃圾大部分来自陆地,主要通过河流、废水、降雨径流和洪水进入海洋。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19.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2014,69(10):1575-1589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江大红 《今日国土》2011,(11):46-47
"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能站着就不走着,能走着就不跑着"。这是不少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仔细想想,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行立坐卧"这四个基本姿势的转变中度过的。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养生这项"大工程",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张湖德教授、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主任医师施明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陆一帆教授建议,不妨从每个姿势、每个小动作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