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8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1387篇
大气科学   1057篇
地球物理   707篇
地质学   1927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165篇
综合类   706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极化探地雷达地下管道分类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探地雷达大多数是单极化雷达,单极化雷达只能获得单极化数据,对复杂环境中管道准确快速地识别比较困难。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了全极化探地雷达识别管道的方法,提取了单一管道目标、多个管道目标中任何一个管道目标和受其他目标影响的管道目标的极化属性。结果表明,全极化探地雷达技术对处于极化属性受到影响环境下的管道目标均能较好地识别。因此,全极化探地雷达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目标体极化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环境中管道准确快速识别比较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沉积物内甲烷气泄漏过程有效监测,设计了一种海床基原位电学监测方法。为界定该方法对不同模式泄露甲烷气的探测能力,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构建相应地质及电阻率模型,模拟利用设计电学系统对其进行监测,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的电阻率剖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层会在探测剖面上某深度区间内形成层状低阻异常带,对该深度区间有效电信号形成压制。将该异常带顶界深度定义为系统有效探测深度后,发现该深度受电极距直接影响,10 m极距偶极装置有效探测深度约为50 m。电学探测剖面对有效探测深度内分布的层状和团状甲烷气聚集区、慢速甲烷气泄露区、沿断层泄露的甲烷气区具有良好反映能力,数据处理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剖面与电学探测剖面相比能更好地反映甲烷气聚集区边界。该监测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含气区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993.
深渊着陆器技术研究及马里亚纳海沟科考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斗深渊是指海洋中深度超过6 000 m的区域,占据了海洋底部45%的深度范围,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斗深渊科学代表着当前海洋研究最新的前沿领域。面向海斗深渊科学近海底长时探测与采样应用需求,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级"天涯"号、"海角"号深渊着陆器系统,针对深渊着陆器的装备特点,重点研究了生物原位观测、微生物富集与固定、生物诱捕及沉积物取样等技术。描述了深渊着陆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试验和科考应用,验证了着陆器及采样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对深渊科考的适用性,并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  相似文献   
994.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17,48(6):1488-1492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投入最大、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海洋科学先导项目,该项目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海洋系统角度研究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一些海洋前沿问题。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大气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围绕共同的问题,在同一个区域、从不同方向开展协同研究。目前,海洋先导专项已在深海探索与研究、海洋能力建设、科考平台建设、技术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有机融合的体系建设和海洋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为全面、综合地开展深海资源的探测与近海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海洋先导专项更多系统性、有影响力的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995.
海底地形深度数据滤波常用的方法有:交互滤波、中值滤波、趋势面滤波等。基于粗大误差判别3σ准则,研究测深数据趋势面滤波的方法,提出了海底复杂地形分区和滤波阶次自动选择算法,解决了模型参数需经验设定而造成的滤波效果不确定问题。系统可以客观地检测和剔除粗差,得出较高精度的三维海底地形数据,对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海洋测绘》2017,(1):42-42
2016年11月12日7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Y34),成功将云海一号01星送入太空。云海一号01星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7.
简要阐述了927一期测图成果质量检验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和技术构架等情况,给出了软件研发的技术路线,对比了软件功能需求与研发实现间的关系,总体上对该软件进行了介绍。该软件已在927项目任务承担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做好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探测信息模型支持下的点注记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点注记自动配置问题,首先对注记备选位置及其优先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自主探测算法,该方法的探测信息模型顾及了背景要素压盖、注记的指代明确、配置均匀,以及尽量配置到所属的行政区划等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初始配置获得全局较优注记位置,再配置获得局部最优注记位置,冲突压盖检测获得全局最优注记位置;对两个试验样区进行了注记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在注记难度增加的情况下,该方法仍能获得较好的注记效果。  相似文献   
999.
针对GNSS伪距观测粗差,提出一种基于同一卫星历史伪距时间序列的时间相关性、不同卫星伪距间的空间相关性的开窗粗差探测修复方法。以窗口内历史伪距时间序列分别预测当前各卫星伪距,得到各卫星伪距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并将其标准化,再用各卫星伪距残差的变异系数来衡量不同卫星伪距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伪距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构成膨胀因子进行粗差定位,并以窗口内伪距相关为原则进行粗差修复。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在线探测修复多种类型伪距粗差,并能合理处理不影响定位的等量跳变。  相似文献   
1000.
航空瞬变电磁法对地下典型目标体的探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电磁法的探测能力受飞行高度、发射波形、发射磁矩和发射基频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不同分量间的勘探能力存在差异.航空电磁如对所有磁场和磁感应分量、on-和off-time数据进行观测和解释,不仅数据量大、耗时长,而且出现大量冗余数据.目前国内针对此问题尚无系统解决方法.本文针对吊舱式直升机航空电磁系统,采用积分方程法求解频率域响应,经汉克尔变换转换到时间域,计算了地下三维目标体的B和dB/dt时间域响应.利用异常体响应与背景场响应作比值,并通过设定响应阀值定义最大勘探深度,进而分析不同发射波形、不同分量以及on-和off-time期间的航空电磁系统的探测能力.基于本文分析手段,可根据实际勘探目标,确定一套探测能力较强的航空电磁最佳参数组合,为野外测量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指导,高效完成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