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1316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0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何时观看2月1日22时2月15日21时2月28日20时本图适合北纬40°附近地区使用。恒星每天比前一天提前4分钟升起和落下,因此每晚同一时间星空略有不同,同样的星空在月初和月底大约相差2小时。月星空提要2月夜晚的星空主要仍是冬季星座,若干明亮的1等星组成了冬季大三角和冬季六边形,正南方低空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  相似文献   
952.
柴北缘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分布广泛。为确定柴北缘地区前寒武纪岩体(地层)受早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采用LA-ICP-MS技术,对大柴旦地区前寒武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黑云斜长片麻岩获得479~472Ma的变质年龄,斜长角闪岩获得440Ma和470Ma 2个变质年龄,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获得418.8Ma±3.0Ma的变质年龄。初步确定,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对前寒武纪岩体构成了3次强度不等的变质作用叠加,分别为大洋俯冲末期阶段(495~467Ma)岛弧花岗岩弱热烘烤变质作用、大陆碰撞造山阶段(467~423Ma)区域变质作用、S型花岗岩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大陆后碰撞造山阶段(423~371Ma) I型花岗岩强烈接触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53.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四子王旗北部的西后壕子花岗岩体的Cameca 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为266Ma±2Ma。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以出现大量颗粒较大的白云母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75.21%~76.69%),A/CNK值多大于1.1,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的含量也都高于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Eu具有强烈的负异常(δEu=0.03~0.11),REE呈现出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部分微量元素也表现出non-CHARAC的性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上,元素Ba、Nb、Sr和Ti相对亏损,Cs、Rb、Th和Pb相对富集。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以上特征,西后壕子岩体应为强过铝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形成于二叠纪晚期的陆-陆碰撞环境中。270~260Ma期间,四子王旗地区发育EW向的碰撞花岗岩带,限定华北板块与南蒙古微大陆沿索伦缝合带的闭合时间为二叠纪晚期。  相似文献   
954.
为统一解释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与暴后再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伽玛暴中心引擎模型一“奇异星-NDAF”模型(NDAF:Neutrino Dominated Accretion Flow,中微子主导吸积流),并计算了奇异星周围NDAF的结构.与其他中心致密天体不同的是,奇异星会向吸积流反馈以中微子为载体的奇异化相变能量.不考虑NDAF与奇异星的摩擦,结果表明:奇异星周围NDAF的结构对吸积率非常敏感;当吸积率大于0.18 Mo.S-1时,“奇异星-NDAF”模型能统一解释伽玛暴与暴后再活动,这个范围大于无摩擦的“中子星-NDAF”模型能统一解释的范围;在统一解释的情形下, “奇异星-NDAF”模型湮灭总能量的分布非常宽阔,当吸积率大于0.3 M0.S--1时,湮灭总能量大于1051 erg;最后,当吸积率大于0.3 M0.S-1时,“奇异星-NDAF”模型的湮灭光度超过同等吸积率下“黑洞-NDAF”模型一个多量级,有利于解释某些光度极大的伽玛暴.  相似文献   
955.
“星系对”研究的飞速进展,得益于光谱红移巡天和多波段图像观测。选择的星系对数目不断增多,数据准确度和完备性不断提高,促进了与星系对相关的课题研究。首先介绍了星系对的选择情况,包括目前已选择的星系对数目和选择判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改进和发展情况;讨论了数据的完备性对星系对选择和研究的影响,不同波段星系对选择的优缺点;其次概述了目前在星系对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后是对星系对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56.
星际弥散带(Diffuse Interstellar Bands,DIBs)自发现以来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但是至今仍然是天体光谱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针对SDSS DR7的光谱数据提出了一种星际弥散带特征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谱线特征匹配,通过光谱流量限制的方法进行星际弥散带特征的自动识别.利用它可对相对定标的巡天光谱进行广泛的星际弥散带候选天体搜索,在海量光谱数据中获取更多具有星际弥散带特征的河内恒星.通过对SDSS DR7中位置相对合适的超过300个盘的天体光谱的遍历,已经得到了一系列具有星际弥散带特征的候选河内恒星,并且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有效且具有鲁棒性.这为载体证认等工作提供了大量辅助数据,极大地推进了星际弥散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7.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high-resolution study with the Submillimeter Array (SMA) toward the massive star-forming complex G20.08-0.14N. With the SMA data, we have detected and analyzed the transitions in the 12CO (3-2) and 12CO (2-1) molecular lines as well as CHaCN. The millimeter observations reveal highly collimated bipolar molecular outflows, traced by high-velocity 12CO (2-1) and 12CO (3-2) emissions. Using a rotation temperature diagram, we derive that the rota- tional temperature and the column density of CHaCN are 244 K and 1.2 ~ 1015 cm-2, respectively.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minor outflow is probably driven by the hy- percompact (HC) HII region A that is inside. We find the molecular gas (traced by ClrO, SO, CH3OH and SO2) surrounding G20.08-0.14N appears to be undergoing bulk rotation. The HCHII region A that is inside is most probably the main source of accretion and heating for G20.08-0.14N.  相似文献   
958.
《春秋》“陨石于宋五”天上的流星很早就被我们的先辈观测到了,也被诗人们代代吟诵。古人大都认为,这些流星就是天上的星星(恒星)坠落形成的。那么,这些流星会不会落到地上?如果落到地上,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959.
一旦发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将会以地面天文台站无法企及的详尽程度来探测遥远的星系、恒星“托儿所”以及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  相似文献   
960.
《天文爱好者》2011,(7):67-69
1、理论部分(每个年级组5道题,每题2(1分) 1、(低年组)【恒星观测】某晚观测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