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629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169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高超利 《地质与勘探》2024,60(2):414-42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由于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92.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研究区地处陕西省南郑县南部,构造位置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西北缘,具体属于汉南隆起、米仓山隆起之间的大竹坝—回军坝复向斜,区内地层总体发育较全,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研究区内构造变形较强,是矿权空白区,前期基础地质调查表明该区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查明该地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3.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
IntroductionDouble-Star is to use two stationary orbit satellitesto locate the targe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overlayarea of the the satellites’wave-beam. The two sat-ellites can only supply two equations. In order toget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 of…  相似文献   
95.
工程上迫切需要在现场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建立高精度和高可靠度的现场测强曲线(经验公式)。本文利用位置参数法,提出了一种回弹法现场测强曲线(经验公式)。此曲线(经验公式)仍运用原有的幂函数形式并保持回归参数不变,通过增加位置参数反映现场试验的个性信息。此曲线(经验公式)融合了所在地区混凝土强度值、回弹值、碳化深度值之间的共性趋势和现场检测得到的反映现场情况的个性信息,而且解决了地区测强曲线(经验公式)不能完全描述现场的实际情况,而现场检测数据一般不能满足制定现场专用测强曲线(经验公式)要求的问题。在建筑结构无损检测中,利用本文提出的测强曲线(经验公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检测结果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6.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峰  薛纪越 《地质论评》2006,52(1):107-112
对四个吸附铜的坡缕石的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被解吸附的铜来自于坡缕石的表面和纤维状晶体的网状空隙。吸附铜的坡缕石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上出现了932.5eV和933.7eV的光电子峰,表明坡缕石表面的铜以Cu^+和Cu^2+的形式存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上八面体离子的吸收峰出现规律性偏移,其中Mg3OH和Al2□OH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了3~5cm^-1,部分铜离子进入到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通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上(ESR)出现了g=2.34、2.12、2.08和2.05等4个信号:表明铜离子位于H^+难以到达的位置。吸附铜的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及其解吸附实验的结果均表明铜在坡缕石中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Cu^+和Cu^2+的形式吸附在坡缕石纤维的表面,与坡缕石表面的悬空氧成键;②以ECu(H2O)4]^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微空腔中(通道);③以Cu^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六元环的底部或八面体位。  相似文献   
97.
作为移动社交网络的主体,人们移动带来的位置轨迹不仅记录了人的行为历史,也记录了人与社会的交互活动信息。移动社交网络中位置轨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轨迹数据可视分析中的几种方法,总结了轨迹数据可视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8.
本文使用中国气象局、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和日本气象厅的3套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CMA资料、JTWC资料和RSMC资料)分析了1951—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3套资料反映的结果如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10°N—25°N范围内,且1980年前其位置点在纬度上有南移的变化趋势,1980年后则相反;移速主要分布在2~6 m/s区间,在25°N左右移速明显加快,1980年前移速呈显著减小趋势;最大持续风速主要分布在10~15 m/s区间,1980年前最大持续风速有减小趋势;在风速较大的区域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较小,2001—2016年热带气旋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每年分别减小0.46 km和0.54 km。CMA和RSMC资料的结果高度一致,而JTWC资料结果与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和强度的变化受资料间差异的影响较大,而其位置及移速的变化则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
100.
针对当前NAVTEX和EGC接收机无法实现船舶航行安全信息可视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船舶航行安全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并解决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经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报文信息存在的效能低、标绘难、非图形化显示等弊端,同时可推动海岸电台进一步发展基于新型通信手段的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