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Collected by means of a high-altitude scientific balloon and a self-made automatic sample collector,a total of 276 dust grain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of shape,grain size and optical property.Some of the grains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m microprobe techniques,The stratospheric dust grains can be classified as 6 types:cosmic dusts,cosmic dusts(?),microtektite,natural pollutants,artificial pollutants and the unknown substances.The different types of dust grai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distinguishing symbols.Widespread in the space of the solar system,cosmic dusts are the initial substances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to some degree,have recorded a great wealth of information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So they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objects in the field of cosmochemistry at present time,Since the 1960‘s,scholars of many countries have collected cosmic dusts both in the space near the earth(using rock ets,space probes and space shuttles)and in the stratosphere (using high-altitude balloons or U-2air planes).According to the shape(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image),element composition(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um)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dust grains,the substances in the stratosphere can be classified as 5 types:cosmic dusts,alumina spheroids,terrestrial artificial pollutants,terrestrial natural pollutants and unknown substances(CDPET,1982).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在研究了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后,给出了用TRPO-OK萃取-固体荧光法测定土壤和空气尘埃中铀的方法。土壤和空气尘埃样品全程回收率分别为(89.6±11.8)%和(85.5±5.6)%,方法灵敏对土壤和空气尘埃样品分别为0.03μg·g~(-1)和0.02Pg·1~(-1)。样品中的常量离子对分析不产生明显干扰。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常规监测和本底调查。  相似文献   
14.
青岛大雾的特征与预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卫芳  侯忠新 《山东气象》2001,21(2):12-12,17
根据青岛市1996-1998年4-7月雷达和天气资料的分析,对86个大雾样本的地面和高空资料统计分析表明:青岛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持续的偏南风和适宜的风速提供了水汽,而青岛上空大气稳定层结为水汽和尘埃的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此提出青岛大雾的三个预报指标,并对其进行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5.
IRAS在12,25,60和100μm的巡天,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各类星系红外辐射特性的可能。为了研究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了E.Sadler给出的完备的E和SO星系表。在该星系表中共列出248个夭体,其中38个被证记为IRAS点源,且又有确切的60和100μm的流量值。在这38个天体中有6个被列在K.Ebneter和B.Balik最新发表的具有全带的椭圆星系表中。我们以这6个星系作为具有尘带的E和SO星系的样本,其它32个没有尘带的E和SO星系即作为对照样本。为了讨论具有尘带的椭圆星系的红外辐射特性,我们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对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作了讨论,结果是在对于置信度α=0.05的水平上,我们不能拒绝另一假设:这两个样本的LIR和FIR/FB的分布是相同的。对于同时具有25,60和100μm确切流量的E和SO星系我们讨论了它们的双色图,结果发现,不具尘带的E和SO星系都处于Rowan-Robinson.et al所指出的正常星系区,而一些具有尘和带的ESO星系,则远离这一区域,它们是LINER和SEYFERT星系。  相似文献   
16.
太阳系尘埃等离子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太阳系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充电机制和波动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若干空间物理现象,内容包括太阳系等离子体中尘埃表面的平衡电势,带电尘埃在空间环境中的受力与运动,行星环内沿的弥漫扩散,轮辐结构的成困,彗星环境中尘埃的静电爆裂,尘埃彗尾的形态演化,天王星窄环的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硅酸盐尘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尘粒是宇宙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许多天体物理环境中,其特性随环境而变化。由于近年来观测数据的不断增加和红外光谱质量的逐步提高,宇宙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各种天体环境(星际空间、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绕年轻恒星和主序星的星周尘埃盘、彗星的彗发和行星际空间)中的硅酸盐尘粒的观测特征,并分别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综合比较.观测已经证实在星际尘埃演化的前身(演化晚期恒星的星周尘埃包层)和其遗迹(彗星)均有可观数量的结晶硅酸盐存在。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其中间态(弥散星际介质)找到结晶硅酸盐存在的证据。这一尚未解决的难题突出了结晶态硅酸盐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0):16-19
双星系统也许不适宜生命形成 根据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紧密的双星系统也许并不是生命形成的最佳场所。“斯皮策”在三个密近绕转的双星系统周围发现了惊人的大量尘埃,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行星间剧烈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顾震年 《天文学报》2002,43(4):432-442
利用西峰市以西16km处的巴家嘴黄土剖面的上新世以来的(6.2-2.5MaB.P.)磁化率和粒重及太平洋深海沉积物资料,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仅得到地球轨道主要参数中(对应于偏心率、交角和气候岁差)的0.1Ma、0.041Ma和0.023Ma几个天文周期,而且还得到了0.20Ma、0.15Ma、0.08Ma和0.06Ma其他周期,它们都在80%置信度水平以上,此外,通过小波变换表明,所有这些周期呈现出时变特性,随不同的地质年代增强或逐渐消失,这说明古气候的变化受多种古环境的影响所致,近来提出0.1Ma周期变化不但和地球轨道偏心率有关,而且可能和星际尘埃粒子沉降速率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影响气候长期变化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具有硅酸盐尘埃特征碳星的新的候选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培生  高衡 《天文学报》1994,35(4):443-447
本文根据红外天文卫星的宽波段测光及低分辨率光谱资料,给出了两颗新的可能具有硅酸尘埃特征的碳星及4颗可能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