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青年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和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并力图继续开拓和创新。一是助力建设学科文化,打造具有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的自主理论建构与创新。三是向相关学科方向学习,加强交叉与综合的数据和方法创新,建设科学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四是青年学者更需要踏实认真的态度,找准个人研究领域方向,求真务实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深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2.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08,63(4):339-345
今年4月2日是我的尊师吴传钧先生90华诞。自从我1958年踏入大学的校门学习经济地理学,先生的名字就嵌入我的脑子里。我非常幸运,在1963年夏天考取了先生的  相似文献   
123.
卷首语     
由原《测绘学院学报》改版后的《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已经面世一年了. 在过去的2006年里,本刊得到了编委会顾问、编委、通信编委及国内外同行和学者的厚爱、关心和支持,内涵有了进一步扩展,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24.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5.
肌肽的提取分离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肽(carnosine)是一种水溶性二肽,天然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以及新陈代谢旺盛的脑中。1900年,俄国学者Gulewitsch最早发现了肌肽。他  相似文献   
126.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5,25(4):405-408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 Richthofen,1833年5月5日~1905年10月6日)是外国地质学家中,对早期中国地质学有重要贡献的一位学者。他对中国黄土成因的风成学说,不仅广为人知,而且影响深远,直至今天。1933年5月5日在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德国举行了“李希霍芬日”;中国地质学会举行了纪念活动,在会上,翁文灏和斯文·赫定[1,2]根据当时的科学进展,对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工作做了总结性的论述。2005年10月6日在他逝世100周年之际,德国将举行以“中亚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国际科学讨论会。这是从当代的科学进展出发重新认识李希霍芬的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7.
陈永清  黄静宁 《地质通报》2008,27(1):163-165
金秋9月.位于北美安大略湖畔的美丽城市——多伦多市迎来了十年一次的第五届国际矿产勘查技术学术交流的盛会,第一次(1967)和第四次(1997)会议亦曾在这里召开。来自全球的100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从2007年9月2日持续至9月14日,历时2周。会议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2—9日):会前野外勘查技术培训(主要是高精度重磁电新仪器的应用)和会前勘查技术短训班;第二阶段(9月10—12日):主题会议;第三阶段(9月13—14日):会后勘查技术短训班。  相似文献   
128.
《地球科学》2015,(1):168
<正>马杏垣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之一,曾长期担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坚持实践第一,勇于开拓创新.他在科学研究和治学领域,学风严谨、为人师表,培育了几代地质学者,为我国地质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19年5月将是马杏垣院士百年华诞的日子,为了  相似文献   
129.
吕晓芳  王仰麟 《地理学报》2007,62(1):F0003-F0003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悠久,对于其在各个社会阶段的发展、未来的趋势及其潜力的总结对激励青年自然地理学者思考该学科正走向何处或是该走向何处都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国内的学者和学生了解国外地理学思想,在蔡运龙教授等学者的精心校译下,The Changing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K.J.Gregory,2000)中文版《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得以在2006年8月出版.  相似文献   
130.
2006年3月18-3月27日,海峡两岸“亚洲大陆增生与造山作用”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成功举行。来自大陆14个单位的29位学、25位台湾学和2位海外华人学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就有关亚洲大陆增生和地壳生长问题展开了2天的热烈讨论;之后,进行了5天的环岛的地质考察,两岸学一同绕有兴趣地考察了世界上最新的台湾东海岸增生造山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