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70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star 1-1-42 (=vZ1390), a cluster member in M3, located near the red edge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of the horizontal branch, was discovered by Roberts and Sandage as a low amplitude variable, it was designated as V204 in the "second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in globular clusters", but its coordinates given in all versions of this catalogue are wrong since 1955. We argue that V204 is indeed a low amplitude HB variable star, located near to the red edge of the instability strip, with a period of 0.74785d and an amplitude of about 0.04 mag in V.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d cluster member star 1-1-39 is a low amplitude variable with a period of 1.16^d and amplitude of about 0.03 mag in V which might be pulsating at the second overtone.  相似文献   
42.
GAIM电离层同化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是复杂的空间层结,其变化受太阳活动强度、地球磁场等因素影响。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电离层天气变化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最近10年,人们利用卫星在电离层观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正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加上已经建立的全球大量的地基GPS观测网,它们不仅为电离层动力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电离层资料,而且为电离层预报提供了很好基础。因此,电离层天气预报成为当前重要的、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电离层资料同化是电离层预报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系统介绍这方面国际动态,重点是美国的USC/JPL和犹他州大学开展全球电离层同化模型研究、全球电离层同化研究的进展,以及在电离层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3.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7,25(4):346-363
介绍了射电、光学和红外波段地面干涉的仪器以及近期的进展,如厘米波段的VLBA、EVLA、SKA等;毫米波段的ALMA、CARMA等;光学波段的Keck、VLTI/PRIMA,CHARA、MarkⅢ、NPOI、LBTI等.叙述了目前干涉技术在空间天体测量中应用的一些研究项目。如射电波段的VSOP、iARISE、RadioAstro;光学波段的HST/FGS、SIM PlanetQuest等.探讨了干涉技术在天体测量中的有关研究课题,并概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4.
根据佘山天体照相仪1956-1957年和1985-1985年的两期观测,取得了射电源3C84在AGK3星表系统中的位置,并由此估算了它在AGK3星表系统中的“自行”。  相似文献   
45.
天文视点     
“一生只有一次”——震撼人心的恒星爆炸 超新星的搜寻者最近几周显得相当活跃。然而,当我们考虑到不断深入地认识恒星的消亡理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益处的时候,这种表现也就变得不奇怪了。一方面,超新星是星系中众多最明亮的独立天体中的一员,在星系中超新星的风头有时候甚至盖过了整个星系——因此它们可以在很遥远的距离外被观测到。  相似文献   
46.
列星二十八,经纬何纵横 二十八宿的出现比三垣还要早,这是古人大致沿黄道划分出的重要星座。为什么沿黄道划分就重要呢?因为古人早就发现,除太阳外,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这些“运动的天体”走过的路线也都在黄道附近,由于星占、天体测量的需要,为了表述这些运动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47.
徐烨 《天文学进展》2011,29(2):123-131
直接测量恒星形成区的距离;从而确定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以及银河系运动学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通过对恒星形成区脉泽的多历元VLBI观测,利用类星体和脉泽相位参考技术,精确地测定脉泽的位置、自行和视差.精确的距离能够确定旋臂的位置,从而建立银河系旋臂结构的新模型;运用绝对自行确定该处天体的三维运动,由此精确测定银河系的旋转曲线,...  相似文献   
48.
刘尧  王红池 《天文学进展》2011,29(2):148-167
原行星盘是环绕在年轻星天体(如T Tauri型星,HAe/Be星)周围的气体尘埃盘,是具有初始角动量的分子云核在塌缩形成恒星过程中的自然结果,是行星系统的起源地。原行星盘研究不仅是恒星形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星形成理论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盘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然后介绍了年轻星天体的能谱分布,盘的模型和参数(质量吸积率、质量、尺度、温度、寿命);随后讨论了尘埃颗粒在盘中生长的观测证据以及行星在盘中形成的大致过程;最后对原行星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9.
天文爱好者观测天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摄影观测,拍出漂亮的天体照片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摄影是一门艺术,拍摄出一幅好照片并不容易,除了要有好的观测摄影设备和拍摄技术以外,还要有好的艺术把控能力。对于初学者和缺少“艺术细胞”的人来说,怎样安排好画面,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练习的过程。这里介绍一个摄影的快速构图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0.
送走2010,迎来2011,我们的“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也在大家的陪伴下走过了又一个年头。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让本系列文章能和大家一起走过这么久,请允许笔者在这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在新的一年里,本系列文章决定开启一个全新的系列——“深空天体观测入门攻略”,给大家一点点介绍深空天体的各种知识和观测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