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2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2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篇 |
大气科学 | 43篇 |
地球物理 | 138篇 |
地质学 | 507篇 |
海洋学 | 364篇 |
天文学 | 642篇 |
综合类 | 131篇 |
自然地理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湿地科学》2021,19(4):442-450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河段,采用常规采样方法,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状况调查,以期为大麻哈鱼种群恢复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有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50种,其中昆虫纲物种的数量最多;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4.80±81.71) ind./m~2和(4.42±3.81) g/m~2,优势种为条纹角石蚕(Stenopsyche marmorata)、蚊型前突摇蚊(Proclaclius culiciformis)和八目石蛭(Herpobdella octoculata);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6.89±101.25) ind./m~2和(16.99±21.05) g/m~2,优势种为蚊型前突摇蚊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体都被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汤旺河下游大麻哈鱼产卵场河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丰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麻哈鱼幼鱼等底栖动物食性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但是其水体被轻度污染,因此,应该加强对集水区湿地和农业的生态管理,禁止损坏河道底质和破坏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改善河流水体的健康状况,以维持大麻哈鱼产卵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2.
TANG Yijie FANG Zhanqiang ZHANG Zaiwang ZHONG Yanting CHEN Kang LIU Benhan FAN Junjie XIONG Tiantian LU Xiaoshe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14,33(8):62-72
The Sonneratia apetala artificial mangrov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Da Wei Bay at Qi’ao Island of Zhu-hai, South China were chosen as the macrofauna succession plots while bare tidal flats of the same size were established as control plots in surrounding interference-free areas. Conventional change indicator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such as biomass and biodiversity, and indicators, such as exergy and specific exergy, which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change of overall communiti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uccession of macro-fauna communities inS. apetala artificial mangrov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ir reflected ecological principle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D-1 to D-1275 after plantingS. apetala, the biomass of the macrofauna communities first increased, which was then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fauna communities (analysis of the Pielou even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The system in-formation (specific exergy) increased the slowest. Between D-1460 and D-2370 after plantingS. apetala,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biomass, network structure, and system information in the succession plots. After the decrease in the system information (the specific exergy), there was a decline in the network relationships (Pielou even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Biomass was the last indicator to decreas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indicators varied during the succession pro-cess, which reflected the relativity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dicator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can be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two types of changes (network structure and system information), it was quite clear that species diversity measurement was not suitable for expressing the changes in biomass during the succession process. While exergy and specific exergy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3.
椒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10月在椒江口共布设6条潮间带采样断面,每条断面在中潮带上区、中区、下区和低潮区各设1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关系,选用Wilson-Shmidabeta多样性测度方法,对以下3种空间环境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beta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断面内垂直环境梯度;(2)河流到海洋的环境梯度;(3)河口两岸间的距离梯度。分析了不同采样站位数对群落bet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采样站位数的增加,物种数呈增加趋势但增速渐慢,同时beta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2)不同的潮区间隔下的be-ta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3)在北岸和南岸,随着断面间距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均呈升高趋势,而且与各断面的沉积物粒度、油类含量呈显著相关;(4)椒江口为喇叭形河口,随着河口两岸断面距离的增加beta多样性指数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4.
35.
生活于珊瑚礁区的大型海藻可以与珊瑚一起为礁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它们在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比较研究了生活于我国南海中沙大环礁区4种优势海藻的生化组分、光合特征及其对海水升温的生理响应,其中厚膜藻(Grateloupia ellipitica)和粉枝藻(Liagora samaensis)为红藻, 钙扇藻(Udotea flabellum)和仙掌藻(Halimeda discoidea)为绿藻。结果显示, 与绿藻相比, 红藻藻体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更低且含有藻胆素, 红藻的光补偿点(EC)和呼吸速率(Rd)均显著低于绿藻。海水升温提高了4种海藻的光能利用效率(α)、EC、Rd和日净光合固碳量; 同时, 升温还降低红藻的饱和光强(EK)、提高绿藻的最大光合放氧速率(Pmax)。结果还显示, 海水升温在光强较低时提高红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光强较高时则降低其放氧速率; 升温也提高绿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但光强变化对升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基于4种海藻的光生理特征以及升温效应的种间差异性可见, 短时间升温(~4℃)有利于中沙大环礁区海藻的光合作用; 与绿藻相比, 该升温效应更有利于红藻。 相似文献
36.
胶东中生代花岗岩及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文章通过对大量前人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元信息资料的分析,认为胶东中生代花岗岩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形成于华南-华北克拉通后碰撞挤压和伊泽奈崎板块快速斜冲剪切的双重构造环境及其后的拉张构造环境。胶东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受控于经历了韧-脆性剪切、挤压-拉张复杂变形叠加的大型构造岩带,同时也受控于被断裂叠加的花岗岩接触带。根据铅、硫等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地质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太古宙胶东岩群绿岩和深成岩组成的结晶基底,不排除煌斑岩浆带来部分深源物质;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判断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条件为中低温(380~100℃),低压(86~5.4MPa);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125~100Ma),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7.
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5月(春季)共4个航次对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对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沉积物中有机氮(TN)、总磷(TP)和有机碳(OC)含量差异显著(P0.05),TN和TP含量4季变化范围分别是0.15~1.39 g/kg和0.11~1.08 g/kg,平均值分别为(0.89±0.36)g/kg和(0.56±0.26)g/kg。OC含量在1.00~14.71 g/kg之间,平均值为(8.26±3.78)g/kg。各站位沉积物中TN污染指数4季变化范围为0.25~2.53,4季超标率分别为67%、81%、80%和90%;各站位TP污染指数4季变化范围为0.18~2.63,4个季节超标率分别为35%、80%、40%和51%;各季节OC含量均未超标;OC/N原子比全年变化范围在8.4~10.3之间,平均值为8.9±0.6。较弱的水流交换条件和海水养殖,特别是海水网箱养殖,是造成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原因,开展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是促进盐田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39.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相似文献
40.
为解决常规射电望远镜归心测量工作耗时耗力的问题,引入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同步监测技术实现了一种针对射电望远镜参考点的无人值守监测方法.设计了针对GNSS靶标点观测数据的归算方法,包括数据匹配、数据检核以及后续精度评估等步骤,并对2018年佘山25-m射电VLBI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望远镜的GNSS靶标点实测数据开展了数据预处理、解析与归心解算等,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采用单日内部分(5%)数据(约7600个靶标点),所测定的VLBI望远镜参考点的点位形式精度可达3 mm.总结了针对射电望远镜采用GNSS开展无人值守归心测量先行试验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明确了利用该方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更高精度射电望远镜参考点无人值守归心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