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5篇
  免费   2127篇
  国内免费   2531篇
测绘学   926篇
大气科学   2984篇
地球物理   2246篇
地质学   4978篇
海洋学   2678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877篇
自然地理   217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66篇
  2018年   383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8篇
  1950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信息熵提出了绿地分布合理性指数,用以描述绿地分布的合理程度,并利用示例来证明该指数定义的合理性.然后,利用青岛市1990年和1997年Landsat卫星TM影像提取绿地分布信息,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合理性指数,证明了绿地分布合理性指数是绿地分布合理性的有效量度.最后讨论了合理性指数与热力学熵和信息熵的联系,指出了合理性指数是热力学熵概念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2.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143.
不同树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向海林带不同树龄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条地藤壶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到182cm,此高度为潮高约512cm海水才能浸及,在一年中约有将近90%的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附着高度(h)与树高(H)比值h/H以5龄树最大,达91.9%。树层最大密度达46600Ind/m^2,最小为172Ind/m^2。在同一树龄的不同树层,密度表现为先随树高增大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密度后又下降。在不同树龄的同一树层,密度高低变化,分布一般出现多个峰。白条地藤壶最适宜附着和生长在桐花树茎上100-120cm树层(浸及此树层的海水潮高约为430-450cm)。树层最大生物量为1719.05g/m^2,最小为5.39g/m^2。生物量分布与密度的相似。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把这些资料以波高和周期的相关系数为参数分成5组,讨论每组双峰谱型下被高、周期的统计分布.并探讨了相关系数对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以粤西水东湾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为基本数据,使用对应分析方法并结合地形与波流特征,分析了海湾动力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海湾现代沉积环境可划分为4个动力沉积区。  相似文献   
146.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147.
Reef Check方法在三亚珊瑚礁区域的应用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Reef Check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在中国运用Reef Check方法对海南省三亚大东海区域的珊瑚礁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珊瑚礁生物群落的基本结构、珊瑚礁地质类型及分布等方面的状况以及所反映的区域性生境特征,指出了Reef Check调查方法的良好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8.
立足样品测试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空间插值、地质统计以及景观生态学方法,深入分析了深圳大鹏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球状模型对相应半变异函数进行理论建模。结果表明,碎屑矿物分布的Hurst分维数为0.28~0.97,空间几何分维数为1.03~1.72;Moran Ⅰ型空间自相关系数-0.15~0.53。在此基础上,以等值线分布所包围范围作为划分尺度,以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作为度量,得到的矿物分布所反映出的信息量或者富集程度指数为0.88~1.85。  相似文献   
149.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日生长轮形成的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年4月从江苏太湖搜集日本鳗鲡亲鱼暂养在天津滨海虾场8t玻璃钢水槽中,经人工催熟催产后孵出仔鳗,对孵出仔鳗连续取样;于1989年4月在长江口采集白仔鳗,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耳石生长轮形成。结果表明,(1)人工繁殖仔鳗耳石第一个生长轮是在孵出后第一天形成的,轮纹形成具有24h周期性;仔鳗孵出后生长天数与生长轮数关系的回归方程以y=0.23+0.91x表示,其中,x为孵出后的天数,y为生长轮数;在人工繁殖仔鳗耳石上没有观察到“孵化标记”轮。(2)白仔鳗耳石中心核与“孵化标记”轮之间存在日生长轮。(3)人工繁殖仔鳗与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同第一个生长轮比较表明,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0.
1990年3月至1992年6月对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调查,发现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是1-6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10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诳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