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4篇
  194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该文讨论了用双He-Ne激光监测环境大气中甲烷的差分吸收方法,在实验室测量了甲烷对He-Ne激光波长的吸收系数,并且用3.3922 μm和3.3912 μm线在室外进行了甲烷浓度的测量。测量获得当地近地面自然大气中的甲烷平均浓度值为1.78 ppm,标准偏差σx=0.238 ppm。  相似文献   
822.
采用基于离子液体[Bmin][BF4]+AMP作为捕集CO2的复合溶液,在膜吸收-热再生循环装置上,研究了该复合溶液捕集CO2的过程和传质性能;通过阻力层传质模型,比较了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和较高负载下,复合溶液具有较高的传递推动力和更高的传质系数;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平均误差为12.8%.实验证明复合溶液的传质性能优于单一溶液.  相似文献   
823.
王志恩  胡欢  陵周军 《气象学报》1996,54(4):437-446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光雷达测量臭氧的方法:双差分吸收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气溶胶消光和后向散射对臭氧测量的影响,从而使激光雷达在气溶胶影响严重地区测量的臭氧精度比传统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大大提高。利用(289,313;277.1,299.1nm)或(268.4,289;277.1,299.1nm)4波长进行双差分吸收可以用于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含量丰富或分布不均匀地区臭氧的测量。利用(299.1,341.5;308,353nm)4波长进行双差分吸收可以对火山爆发后平流层臭氧进行较精确的测量。  相似文献   
824.
姚克亚  刘春雷 《大气科学》1996,20(1):123-126
本文利用射线跟踪法对冰晶粒子散射、吸收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对一些常见的近似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计算了长为300μm,半径为30μm的六棱柱状冰晶粒子在不同波段的光散射相函数以及在波长2.2μm时,五种不同大小冰晶粒子的单次散射反照率。结果表明,即使在有吸收情况下,Snell公式和Lambert公式仍是近似成立的,而吸收效应对散射相函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25.
李伊吟  智海  林鹏飞  刘海龙  于溢 《大气科学》2018,42(6):1263-1272
海洋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重要性通常用海洋热吸收来衡量,热吸收的大小影响全球变暖的幅度。本文利用FGOALS-g2、FGOALS-s2(以下分别缩写为g2、s2)两个耦合模式的CO2浓度以每年1%速率增长(1pctCO2)试验,评估和分析海洋热吸收与气候敏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入海洋净热通量(s2模式大于g2模式)会使得s2模式的海洋热吸收总体比g2模式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s2模式中的海洋热吸收主要集中在上层,使得耦合模式s2中的瞬态气候响应(TCR,或称气候敏感度)比g2大。当CO2浓度加倍时,在两个耦合模式中,海洋热吸收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性的差异,s2模式中上层热吸收明显比深层大,上层热吸收主要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而g2模式中上层和深层热吸收差别较小,深层主要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进一步研究表明,海洋热吸收分布特征与两个耦合模式海洋环流变化有关。在g2模式中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强度强且深度大,在CO2浓度加倍时,AMOC减弱小,这样AMOC可将热量带到海洋的深层,增加海洋深层热吸收。而在s2模式中,平均AMOC弱且浅,在CO2浓度加倍时,AMOC减弱明显,热量不易到达深层,主要集中在海洋上层,对气候敏感度影响更快且更强。海洋环流导致热吸收及其空间差异同时影响到气候敏感度的差异。因此,探讨海洋热吸收与气候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利于明确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826.
半干旱草原温室气体排放/吸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连续两年的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是大气CO2和N2O的排放源,和CH4的汇。在植物生长不同季节,草原生态系统排放/吸收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日变化形式各有不同,其中在植物生长旺季日变化形式最具特征。三种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吸收高峰主要出现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春融期和降雨较为集中时期。对所有草原植物生长季节,CO2净排放日变化形式均为白天出现排放低值,夜间出现排放高值。较高的温度有利于CO2排放,地上生物量决定着光合吸收CO2量值的高低。影响半干旱草原吸收CH4和排放N2O日变化形式的关键是土壤台水量和供氧状况,日温变化则主要影响日变化强度。吸收CH4和排放N2O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湿度季节变化分别呈线性反、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4-0.6之间。自由放牧使CO2、N2O和CH4交换速率日较差降低,同时使N2O和CH4年度排放/吸收量减少和CO2年度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827.
基于2008年9月—2010年9月河北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AX-DOAS) 获得的太阳散射光谱观测,反演计算该地区NO2对流层柱浓度,分析其季节、日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来源输送的影响,并与同期NO2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固城站NO2对流层柱浓度冬高 (5.14×1016 cm-2) 夏低 (1.28×1016 cm-2);日变化形态在四季均呈现中午低、傍晚高的特征,且冬季最明显。与北京城市区域同期的观测相比,冬季固城站观测值略低,而在春、夏季则偏低较显著。地面风玫瑰图分析显示,来自SW, SSW, NE方向及ENE方向的污染输送对其贡献最大。与地面、卫星NO2观测的对比表明,MAX-DOAS反演的NO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浓度具有一致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卫星反演的NO2对流层柱浓度产品在华北平原农村地区存在系统性低估。  相似文献   
828.
在大气成分站日常的巡视过程中应详细观察并记录仪器的各项状态.对比分析黑碳浓度和颗粒物浓度的数据并结合天气实况,有助于初步判断仪器故障.参照仪器的故障报警信息,结合简单的测量工具可以对环境尘监测仪的采样气路故障、除湿气路故障以及黑碳吸收计的流量波动、磁盘故障、滤膜不走带等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  相似文献   
829.
研究冰水混合球折射指数的Debye和MaxwellGarnet等几种计算方案的计算值随含水量变化的特征以及微波吸收,散射和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折射指数的实部和虚部均随冰水混合物中含冰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的计算方案,给出不同的具体变化特征。常用的Debye方案代表这些方案听一个极端。利用Mie理论计算表明,对于半径确定的冰水混合球,其吸收截面可以大于同体积纯水球的吸收同;若其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830.
韩昌良  张农  姚亚虎  张念超  季明 《岩土力学》2013,34(Z1):318-323
为探寻沿空留巷厚层复合顶板的传递承载机制,结合复合顶板松软易变形、容易造成巷旁充填区顶板抽冒和巷内顶板切落的特征,建立巷旁支撑系统力学模型,得出顶板、墙体和底板的系统刚度算式,阐明复合顶板吸收变形的特征。直接顶、墙体和直接底组成巷旁支护系统共同承担顶板压力,系统刚度随着顶底板刚度的增加而增大,初始刚度越小增大的效果越明显;厚层复合顶板具有良好的吸收变形能力,利于缓解巷旁墙体的压力;提出可有效提高巷旁支护系统刚度、增强复合顶板传递承载能力的整体化加固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10 m厚复合顶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