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12篇 |
免费 | 1587篇 |
国内免费 | 8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39篇 |
大气科学 | 363篇 |
地球物理 | 395篇 |
地质学 | 3525篇 |
海洋学 | 697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566篇 |
自然地理 | 7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306篇 |
2019年 | 325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247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278篇 |
2014年 | 431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43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41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0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6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含铍条纹岩是碱性富氟花岗岩浆演化到晚期,因不混溶作用产生的含矿热流体对碳酸盐岩或夕卡岩强烈淋滤而成的含铍富氟蚀变体.和夕卡岩相比,矿物组合不同,形成时间较晚,介质偏酸性,应属云英岩. 相似文献
983.
本文提出的铀矿床分类方案是建立在以成因分类为主的成矿交代岩建造概念的扩展和具体化基础上的。主要铀矿床类型按4个主要标志划分,共分出5个类型,每一类型又按其地质构造条件和矿物组合的本质差别所反映的成矿深度不同分为2-3个亚类。所提出的类型原则是一种建立在成矿交代岩建造概念基础上的多维矩阵方法,它可能成为铀矿床以及整个金属矿床新的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984.
985.
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与彩色扫描地形图林地层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彩色扫描地形图林地层自动识别方法,简要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讨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林地层提取效果,为基于地形图计算林地面积,找林地动态变化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86.
尽管场地响应现象已是全球都公认的,然而对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之前并没有研究过风化层属性对地震动的影响。为了描述风化层能改变地震动的特性,本文通过验证研究评估了为一级地震危害性和灾害风险评估的应用而编制的澳大利亚全国场地分类图。在缺乏风化层厚度和基本周期数据的情况下,场地类别根据在加利福尼亚研制的利用地质材料与地层上部30m的剪切波速度(VS30)的关系的方法进行归类。随后将这一分类方案调整到适合澳大利亚的地质环境,包括对这一稳定地质构造中通常碰到的原地风化表层土存在的校正。本文所得结果用纽卡斯尔、悉尼和珀斯市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横跨澳大利亚各种场地基岩优势环境的地球物理数据和岩土数据进行了验证。这些分析的结果说明了在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场地类别中应用限定深度的剪切波速度方法的有效性,但同时也突出了局限性。 相似文献
987.
利用ArcObjects组件技术实现图层的分类符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江玲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6):113-115
ArcGIS的组件集合ArcObjects(简称AO)是基于COM技术所构建的一系列COM组件集。利用它可以开发出方便实用的GIS软件。本文首先介绍了AO技术,然后详细论述了利用AO组件技术对图层的分类符号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88.
造山带通常记录了一个p-T空间的顺时针演化,但必须区分沿近等温减压作用部分形成的显微结构与近等压冷却作用产生的退变质特征。退变质演化可以是复合和分阶段的由减压作用和冷却作用部分组成,这种分阶段的退变质轨迹可以是横跨近等压冷却部分的流体消耗反应和近等温减压部分的流体产生反应。融熔作用则一般出现在具较大减压作用的顺时针轨迹到近等压顺时针环形或发卡式的不同进变质和退变质历史的p-T-t轨迹中 相似文献
989.
生态模型在河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作为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地,具有生态交错带特性,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发生着演变.生态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以及生物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的重要手段.采用不同方法对生态模型进行分类,综述各类生态模型的特性、优缺点及应用领域.讨论建模过程中模型变量与函数、模型整合及时空尺度、模型参数取值及不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各类生态模型在河口生态工程设计、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评价、系统决策支持等管理领域的应用.尽管中国河口生态模型构建及应用已有一些成果,但与国外相比,在理论生态学及数据积累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90.
Geochemistry of the High Dam Lake sediments,south Egypt: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perform a geochemical assessment of High Dam Lake bottom sediments for determining the fate, dispersion and levels of trace elements cau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vided an access to their probable sources. The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ICP-MS for 20 elements; Ag, Ba, Cr, Cu, Ga, Hf, Mn, Pb, Rb, Sc, Se, Sn, Sr, Ta Th Ti, T1, U, V and Zr, and their obtained data were treated using statistical, graphical and mapping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ata set of all analyzed elements affected by outliers and extreme values that caused deviation away from normality. Kruskal-Wallis test revealed that median of some trace element levels in Lake sedi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other elements rejected the Null hypothesis. Most analyzed elements had high values of median and mean in sediments of Lake Nubia rather than Lake Nasser and their normalization gave the same results of calculated environment factors. Subsequently, Lake Nubia sediments possessed high combined EF levels ofTh, Sc, Sn, Ag, Zr, Hf, Ta, Sr, U, Ti, V, Cr, and Mn, causing significant contamination, which was great potentially related to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urbanization and mining activities. Whereas, combined EF of Se, Cu, Ga, Pb, Ba, Rb, and Tl, which are highly elevated in southern Lake Nasser sediments owing to their source are great possibly derived from Lake Nubia and geogenic activities. With decreasing distance towards the High Dam body, the contaminant elements were diminished due to reduction i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udanese pollution sources leading to the northern Lake Nasser considered to be less contaminated. Overall,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nvironmental alert for contaminated sediments that carried contaminants and considered the secondary source of pollution impact on ecosystem, and subsequently, their environmental risk on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