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4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测绘学   1302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298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281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琥珀热处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宝石学方法和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跟踪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实验样品热处理前、后的宝石学参数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及琥珀内含物的演化、改造与破坏标识,并对获得的琥珀热处理效果进行了成因分析,从而总结出鉴定琥珀热处理的关键证据。研究结果表明:(1)折射率的增加、荧光的弱化或湮灭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佐证;(2)盘状裂隙、红色流纹、汽化纹、龟裂纹和氧化裂纹是热处理琥珀的重要标识;(3)FTIR光谱中I=2930cm-1/I=1735cm-1比值若≤1,可视为热处理琥珀的红外光谱指纹检测依据;(4)1735,1700cm-1处的羰基(C?O)伸缩振动与1260~1156cm-1处的C—O伸缩振动吸收强度的明显增强及多峰合并的趋势反映出热处理琥珀表面的热氧化反应;C?O浓度的增加可能是热处理琥珀红色的生色团,同时又是热处理琥珀荧光的淬灭剂。  相似文献   
972.
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新方法研究则是各种铀成矿要素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曲波变换技术,开发了卫星高光谱数据(Hyperion)和高空间分辨率(SPOT5)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影像在数据噪声消除、信息增强与信息提取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技术,高精度提取了主要铀成矿要素的光谱参数,建立了典型四价和六价铀矿物的光谱识别谱系。另外,通过钻孔岩心和探槽工程的高光谱编录、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建立了典型蚀变带的物谱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赤铁矿化蚀变(Fe3+)光谱特征与铀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桃山地区铀矿地质勘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73.
丁怡鸣 《西北地质》2010,43(2):43-4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于2005年引进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大约可测70多种元素,浓度范围从10^-9级到10^-6级。测量精度可达到1%RSD,样品的前处理相对较简单,  相似文献   
974.
李楠  肖克炎  陈析璆  娄德波 《地质通报》2010,29(10):1558-1563
以已知的矿床——内蒙古炭窑口矿床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坏线、条带、大气校正及光谱重建。其次,从反演后的反射率数据提取5类端元矿物,通过分析矿物组合,最终确定5类矿物并利用波谱角制图法在研究区填图,进而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改进了去除条带的方法。在获得蚀变信息后,结合炭窑口研究区的地质图进行应用分析,通过解释异常,验证其是否为矿化引起的蚀变。最后,再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和前人对矿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含矿地层的研究成果,结合提取的蚀变矿物,预测其他有利靶区。结果表明,获得的矿化蚀变信息与矿点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对用不同酸度处理的仇山钙基膨润土进行了化学分析、X射线衍线(XRD)、^27Al和^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吡啶吸附样品的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脱色率等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酸度的增加和蒙脱石中阳离子的溶出,它的d(001)的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其Si和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l原子由Al^Ⅵ变成Al^Ⅵ,Si原子由Q^Si(0Al)结构向Q^4Si(0Al)和Q^3Si(1OH)结构转变。八面体片阳离子的溶出和Si,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转变,显著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孔结构;Al^Ⅵ向Al^Ⅵ的转变形成了Lewis酸中心,而Si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改变形成了Br φnsted酸中心。膨润土脱色率随处理酸度增加的本质原因是在Si和Al原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在其表面分别形成了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  相似文献   
976.
湖南金刚石内部不均一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星  潘兆橹 《地质科技情报》2001,20(1):61-63,T001
将湖南金刚石加工成片,利用宝石显微镜,偏光镜,阴极发光(CL)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对其内部显微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金刚石由生长中心至边缘,氮含量也有较大变化,中心与边缘最大相差约50倍,氮的富集类型由中心向边缘表现出B中心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金刚石的类型也相应从I型→II型或I-aAB型→-I-aA型等,这些不均一性特征,反映金刚石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以及生长期后可能受到了改造。  相似文献   
977.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8.
金含量较高,采用高铈盐容量法。铁、铜、银采有原子吸收,硅采用等离子光谱,铋和砷采用氩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  相似文献   
979.
多光谱浅海水深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南海某岛礁的TM数据和实测水深资料,试验性地研究了一种在不同底质反射条件下多光谱定量提取水深信息的方法,计算了浅海岛礁水深,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较高的测深精度.  相似文献   
980.
用太阳光谱遥测大气污染气体NO2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合理  胡欢陵 《遥感学报》2001,5(3):220-226
利用地面可见光(430-450m)波段的太阳光谱和大气上界的参考太际光谱,反演出大气中NO2的柱总含量,得到了该地区上空NO2含量及其变化,其变化与当地环境监测站用常规法测量的NO2浓度的变化基本一致,该文介绍了测量仪器,测量原理和部分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