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2篇 |
免费 | 1075篇 |
国内免费 | 4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5篇 |
大气科学 | 371篇 |
地球物理 | 1101篇 |
地质学 | 1387篇 |
海洋学 | 613篇 |
天文学 | 239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9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69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97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如何进行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与定位,是影像数据存储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影像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瓶颈。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遥感影像数据库查询检索的几种方式和它们的利弊,进而提出一种在近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简单、方便、快捷的算法与实现思想。并在已有的影像数据库引擎原型系统上,设计出一种检索查询遥感影像内地物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矢量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引导,快速准确的定位地物所在的影像块,为遥感影像的有效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简要分析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实现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对于ITRF2000的改进,以ITRF2005为参考框架建立了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建模时,首先根据测站的分布和速度场的精度对测站进行初步剔除,然后采用相似变换的方法对全球ITRF2005测站的速度场数据再进行第2次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全球板块运动背景场及其运动模型,给出了全球11个主要块体的运动参数。此结果与其他学者建立的模型相比,总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个别块体上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4.
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冲构造,伴之以褶皱构造。印支运动还造成本区地势起伏不平,剥蚀程度差异还导致相对隆起区与相对低洼区相间排列,上古生界保留较完整。 相似文献
55.
在频率域,利用地震记录反卷积恢复地面运动,由于FFT运算导致的谱泄漏与系统传递函数对高频与低频的放大效果会导致地面运动恢复失败,本研究采用重叠加窗方式,可避免单一加窗的时域失真,并减小频域谱泄漏。结果表明,恢复地面运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6.
利用混合法构建三维数字岩心(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弹性波有三维数字岩心描述了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X射线CT扫描是获取三维数字岩心最准确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验成本高。本文结合沉积过程模拟和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混合法,基于岩石二维图像重建三维数字岩心。利用岩石颗粒沉积算法构建初始数字岩心,作为模拟退火算法的初始状态。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调整岩石颗粒和孔隙的相对位置,使三维数字岩心与岩心二维图像具有相似的自相关函数,从而建立三维数字岩心。与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相比,该方法计算时间明显减小。运用局部孔隙度理论定量比较了重建数字岩心和岩心X射线微CT图像,两种数字岩心具有相似的均质性和孔隙连通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分别模拟了重建三维数字岩心的地层因素和渗透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相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混合法重建数字岩心的传导特性更接近真实岩心的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57.
针对SDGSAT-1多谱段成像仪像速异速匹配的特点,提出基于时间对齐约束的在轨几何定标方法。为减少由于多谱段成像仪各片CMOS成像速度不恒定、不一致所造成的同影像行行时不一致对定标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时间对齐约束,采用基于探元指向角和安装矩阵的几何定标模型,综合利用绝对定标和相对定标方法,对SDGSAT-1多谱段成像仪进行在轨几何定标。本文方法能将定标景对地定位误差从定标前约90km提升至优于0.5像素,配准误差优于0.3像素,测试景对地定位误差优于5像素,配准精度优于0.4像素。和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提升绝对定标精度,降低片间拼接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使多谱段成像仪内外部系统误差得到了精确的标定和补偿,较好地消除了内外几何成像参数误差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云台水平式太阳光谱仪 1 982年太阳光谱观测中的成像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初步得到光谱仪一年中成像质量优良的时间在秋夏 9月和 8月份 ;一天内有两次像质优良的时间 ,上、下午各有一次 ,分别在日出后 2~ 3小时和日落前 3~ 4小时各有半小时到 1小时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9.
通过采样过程和模数转换对记录影响的分析,讨论了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动态范围,以及如何使用谱分析方法去除仪器对最终记录的影响,以便获取“真实地面运动”的近似。 相似文献
60.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断层运动短周期事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的层分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