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而成的切割谷,并初步分析了形成机制和石油地质意义,为盆地的非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The formation of strath and strath terr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uplift in the drainage basi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raths at Yandantu and Changcaogou o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margin fault of Altu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aleoclimatic data,the tectonic uplift since late Epipleistocene as revealed by stream terraces at the two places is discussed. At Yandantu, three levels of stream terraces( T1, T2 and T3 )have developed since 16ka BP, where T1, T3 and T2 are fill terraces and the buried major straths are exposed. The ages of three treads are dated to be about 16.1ka BP, 12 .Ska BP and 6.2ka BP, respectively. The three terraces reflect three tectonic uplift events, while the ages of the treads represent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se events. The stream is still beveling the bedrock and widening the channel at present, and the modern strath is being generated. The uplift rate is 4.8~4.5mm/a since 16.1 ka BP in this area. From 12.8ka B .P to 6.2ka BP, The uplift rate was 6.4mm/a.The uplift rate is 3. lmm/a since 6.2ka BP.At Changcaogou, four levels Of stream terraces(T1, T2, T3 and T1)have developed since 7ka BP. All of them are fill terraces. There are buried straths under the deposits. The buried major strath is exposed on T3 and T2 and the minor strath on T1‘and T1. The ages of treads of the three terraces (T3, T2 and T1’) are 7 ka BP, 3 ka BP and 2.5 ka BP, respectively. The four terraces reflect two uplift events induced by tectonic activities. One occurred in about 7 ka BP, and the other in 3ka BP. The uplift rate is 5.gmm/a since 7.0 ka BP at Changcaogou.From 7ka BP to 3ka BP, the uplift rate was 7.0mm/a, and since 3ka BP till now, the uplift rate is 4.7 mm/a.  相似文献   
93.
景谷民乐火山灰流型铜矿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贵来 《云南地质》2003,22(1):80-88
民乐浸染状铜矿产于中三叠统灰流型富钠质熔结凝灰岩中。矿区火山岩主体为细碧角斑岩系,矿床的形成与陆内再生地槽海相火山活动及其4后的热液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分布明显受火山岩岩性、岩相、层位及构造控制,成因上与火山喷发和爆发作用有关。矿床受后期火山热液、次生富集改造后富化明显。  相似文献   
94.
克里雅河河谷地貌与塔里木盆地 早—中更新世大湖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里雅河谷现今的地貌特征是其1.09Ma以来演化的结果,记录了构造-气候综合作用下的地表过程.在克里雅河流出西昆仑山山前的支流吾格也克河至克里雅河主支的康苏拉克河段,河谷地貌清楚地分为早期的宽阔河谷地貌和其后明显窄小的峡谷地貌.克里雅河近50年来的平均年径流量约为7.345×108m3,早期宽阔河谷发育阶段的河水年径流量推测值不小于146.9×108m3.这表明当时克里雅河的河水流量远比现今的观测值要高得多,当时上游来水、区域降水远比现在多,塔里木盆地的古气候环境与现今塔里木盆地的荒漠环境迥异.在邻区策勒河西域砾岩中观察到的泥石流沉积表明,早更新世及略早一些,西昆仑山有可观的季节性洪水,那时的克里雅河河谷更加宽阔.因此,早--中更新世塔里木盆地应当存在相当可观的大湖.  相似文献   
95.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杨逸畴 《中国沙漠》1984,4(3):12-15
青藏高原上发育有不少风沙堆积地貌,尤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宽谷中为普遍和典型,其主要形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沙堆、沙包、沙坡地等,可分流动和半固定、固定两大类。其成因主要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与高空西风气流相一致,就地起沙所形成;并认为高原上的一些黄上状堆积物的形成与古风沙堆积有一定的关系。风沙作用对高原经济建设带来危害,目前,人类活动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故这一地区有沙漠化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96.
我国已建成的特高拱坝如溪洛渡、锦屏一级等,在初期蓄水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谷幅收缩的异常现象,然而均没有对开挖卸荷期间谷幅变形情况进行观测研究。通过对白鹤滩水电站开挖期间谷幅变形监测进行分析,为同类型高拱坝变形监测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同时为后续蓄水初期谷幅变形监测分析提供相关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7.
应用三维数据的时间小波变换方法, 分析研究了夏季风作用下的纵向岭谷区夏季降水量 在年际变化上的时空特征和规律。结论为: 夏季风作用下的云南纵向岭谷区夏季降水量在年际变 化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约为2 年、7 年和16 年; 2 年、7 年和16 年特征时间尺度的较大振幅能 量活动区分别与纵向岭谷区的山脉走向一致或正交; 与2 年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 量活动中心纬度的夏季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东西向波动的时间演变特征, 而与7 年和16 年特 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纬度的夏季降水量则分别表现出了一种向西和向东 移动的时间演变趋势; 与2 年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幅能量活动中心经度的夏季降水量 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南北向波动的时间演变特征, 而与7 年和16 年特征时间尺度相对应的较大振 幅能量活动中心经度的夏季降水量则分别表现出了一种明显向北和向南移动的时间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苏联测地星表(CGS)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统计了CGS星表的内部精度,并分析了该星表的误差分布特性.主要结果列于表3和表4.2.利用1098颗CGS和FK4_(sup)的公共星,计算了CGS与FK5星表的系统差.CGS星表相对于FK5星表的系统改正,分别列在表7-9中.3.CGS星表中恒星位置和自行参数误差较大(相对于KF5星表)的一些星,分别列于表10.1、表10.2和表11.对这些大的误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在这基础上我们指出了在使用CGS星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
闵石头  王随继 《山地学报》2007,25(5):524-533
为了揭示滇西纵向岭谷区河谷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规律,采用1∶5万DEM图件,利用ARCG IS软件提取研究区41个河谷断面的有关基础数据,据此计算了河谷横断面的宽深比、半高宽深比、断面面积、凹度、不对称系数及河谷纵剖面特征的指标。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北部河谷横断面的宽深比很小,其宽深比在4~16间,但沿流向往南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最大达到24。这是由于北部的构造抬升作用强从而引起该区更强列的河流下蚀作用的结果。河谷横断面的凹度显示大多数河谷属于"V"型谷,表明研究区的河流仍然以下切过程为主。谷宽不对称系数及谷面不对称系数揭示了研究区河谷横断面主要是左倾型河谷,即河谷断面上河道左部谷坡较缓,这是强势西南季风在河流左岸迎风坡形成强降水带和在河流右岸背风坡形成弱降水带的雨水差异侵蚀引起的。河谷纵剖面具有明显的下凹特性,凹度在1.40~1.65间。河道比降具有沿程变小的趋势,并遵循指数衰减关系,平均比降在1.22‰~1.85‰间。在纵向岭谷区北部,响应构造抬升作用的西强东弱的现状,河流主河道的比降具有从西向东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下气温和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2007,25(2):169-176
通过对纵向岭谷区1960-2000年气象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纵向岭谷对气温和降雨量的通道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准南北走向的山岭对西南气流具有较强的阻隔效应,导致西侧区域出现大面积的多雨区域(年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左右);纵向岭谷区的河谷地带呈现显著的通道效应,表现在南、中部,河谷区域从南向北,呈现暖舌和湿舌分布;而在北部,河谷区域从北向南出现冷舌和少雨区域;因此纵向河谷的通道效应在热力作用上表现为,南部有利于暖空气向北输送,而北部有利于冷空气向南输送;在水湿效应上,南部同样呈现水汽输送通道作用,有利于水汽向北输送;但在北部则由于高大山脉背风坡的雨影或焚风效应,导致河谷区域降雨呈现减少趋势。另外,纵向岭谷对于降雨量分布格局变化的作用较强于气温;雨季,纵向岭谷山间河谷对水汽的“通道”效应明显,造成的年降雨量差值可>200 mm;干季,纵向岭谷对冷空气的屏障“阻隔”效应明显,引起的气温差值最大可达3℃;年平均而言,纵向岭谷对年降雨的“阻隔”作用最为显著,年降雨量差值可>1 00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