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1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藏南聂拉木亚来地区早石炭世纳兴组沉积层序及深切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南带聂拉木亚来剖面下石炭统纳兴组中下部沉积层序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划分出三个Ⅱ型、三个含深切谷充填的Ⅰ型层序,对各层序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深切谷特征,还讨论了沉积层序的时代格架、区域性和全球性对比,以及全球性冰川海退事件问题。  相似文献   
72.
河流谷坡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是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选址、建设规模和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文利用现有航空遥感资料,对四川雅砻江中游的鲜水河口至官地河段,约510 km河流谷坡的物理地质现象进行了判读,运用数理统计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该河流区段的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该地区丰富的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于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尤其是基础工作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高山峡谷地区的河流谷坡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自1984年起在天文计算中都采用FK5基本星表和新天文常数,这些变动直接影响了用天顶仪等光学仪器观测订定的地极坐标。本文论述了基本星表和天文常数变动后,对国际纬度服务(ILS)订定的地极坐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星表系统差对地极坐标的影响在x和y方向最大,分别约-0.006”和-0.004”;2)章动序列变动的影响在x、y方向最大波动分别为0.012”和0.010”。  相似文献   
74.
本文系统报道了缅甸抹谷变质带中部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及其基性岩墙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花岗闪长岩和基性岩墙的岩石成因、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抹谷Yinmabin花岗闪长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富钠(N2O/K2O=1.5~1.75)、准铝(ACNK=0.94~0.97)和钙碱性岩石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富集轻稀土(LREE)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其具有活动陆缘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抹谷Yinmabin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1~135 Ma,其εHf(t)值在-15.66~-2.99之间,平均值为-8.7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795~1569 Ma;而后期侵位的辉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20~118 Ma,其εHf(t)值在-13.72~+5.82之间,平均值为-2.7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570~1341 Ma,表明这些岩石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但同时也受到地幔物质的加入混染。与滇西以及北拉萨岩浆带的Lu-Hf同位素特征十分相近,暗示抹谷-毛淡棉地块早白垩世岩浆岩带与波密-察隅-高黎贡-拉萨岩浆岩带形成环境相似,可能是腾冲岩浆岩带向南延伸的一部分。结合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和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抹谷花岗闪长岩体及基性岩墙的形成与中特提斯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同时俯冲-碰撞转换的时限应该在120 Ma左右。这对于研究抹谷地体在中生代期间中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5.
崂山顶、涧、沟、坡、麓、滩、岬-带巨砾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崂山的地貌景观十分复杂,形成众多的奇山异石。研究发现:更新世期间,崂山发生过多次古冰川作用.从水下到山巅都留下古冰川活动的印记。崂山的冰碛物具有不成层、无分选、杂乱无章、大小不一、由带有磨光面的、个体差别很大的和带有棱角的岩块、砂等堆积而成,部分冰碛物伸入海下。崂山古冰川冰碛物的堆积地貌主要有终碛堤、冰碛丘陵和侧碛堤三种类型。崂山古冰川侵蚀地貌有:(1)拖蚀(拔蚀)岩块;(2)磨光面;(3)古冰斗;(4)“刃脊”、角峰、哑口;(5)削断山嘴“U”型谷;(6)冰臼。崂山低海拔古冰川遗迹的发现,对研究崂山地貌演化和第四纪黄渤海陆架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最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裂陷槽内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埃辿卡拉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三段及灯二段上部地层,灯二段仅残留富藻层及以下地层,震旦系地层具有环状剥蚀特征;残留的灯二段岩性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雪花状构造白云岩及砂砾屑白云岩,局部层段葡萄花边构造发育,沉积相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沉积特征与盆地内其它地区灯影组沉积特征相同,表明在震旦纪四川盆地碳酸盐台地内部并没有明显的构造分异。本文从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动力机制方面提出了四川盆地裂陷槽成因的解释意见,认为震旦系内部的裂陷槽形成于震旦系沉积之后,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拱升—地层剥蚀—地幔柱塌陷再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77.
(接上期) 二十世纪初摄影术的出现,不仅自身成为天文研究的得力工具,还唤醒了沉寂多年的分光术。虽然早在1817年普鲁士的夫朗和费(Joseph Fraunhofer)就用自己发明的分光计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相似文献   
78.
1845年,爱尔兰罗斯勋爵在自己的城堡前建造完成了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利维坦”(Leviathan,圣经中的海洋巨兽),它72英寸(1.8m)的巨大口径,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   
79.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09,(11):30-31
早在1946年,美军还在消化德国V2火箭研制技术的时候,美国天文学家斯皮策(Lyman Spitzer)就提出了太空望远镜的构想。在苏美两国太空竞赛的推动下,空间天文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0.
讲星表,就不能不提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Strasbourg Astronomical Data Center),这个始建于1972年的数据中心汇集了有文献记载的近万个星表,提供了详尽的查询方式,是天文学家获取数据的首选。但它的身世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