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727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动气象站是由各要素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测量误差将会发生漂移。为确保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 定期开展自动气象站的检定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检定将各要素系统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并对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是考察检定结果可信程度的重要步骤。本文依据自动气象站检定规程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 并根据检定数据, 进行自动气象站的各要素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对自动气象站检定结果可信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锑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锑元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采用x、y的相对差,对标准曲线进行双误差回归。结果表明,水样中锑含量越低,其相对不确定度越大,且标准曲线的拟合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其总不确定度有较大的贡献率,这与实验室中的实际测试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923.
在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人物信息的时空解读非常重要,有助于地理研究者生成多种类型的专题地图,实现相关地理内容的表达。在分析现有人物数据模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应用需求和信息提取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突出人物时空特征的经历信息模型。以网络百科数据为例,实现了模型中各要素的提取,有效解决了事件描述识别和位置信息提取两个重点问题。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事件描述的抽取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位置信息提取方法在标注语料有限的情况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出了较好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924.
国产总辐射表检定时,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由重复性测量、标准器、温度变化、入射角、时间响应、非线性、零位漂移、数据采集器误差、操作误差和光谱响应误差多种因素引起。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方法,对国产总辐射表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并列出对测量结果有明显影响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定量评定。结果表明,在满足检定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总辐射表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4%,其中入射角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因此新出厂的总辐射表必须严格按照《JJG458-96总辐射表》检定规程进行余弦响应、方位响应、非线性等误差的测试,保证总辐射表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925.
东北地块群:构造演化与古大陆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因此东北地块群构造属性和背景的研究对深入探讨二大构造域的叠加与转化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东北地块群从东到西可细分佳木斯兴凯、松辽、兴安和额尔古纳四大地块,这些地块具有相同的新元古代泛非期变质基底,而古生代沉积岩也存在一定的可比性,表明这些地块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构造演化背景。分割这些地块的构造边界特征为:1)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的缝合带为早古生代头道桥-新林缝合带,而非中生代德尔布干断裂;2)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贺根山黑河缝合带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330~300 Ma),而非最近报道的中生代;3)古亚洲洋分布在东北陆块群与华北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长春缝合带闭合,时代为三叠纪;4)佳木斯兴凯地块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吉黑高压带形成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时期(210~180 Ma);5)那丹哈达增生杂岩为中国境内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唯一直接证据,并记录了晚三叠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增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块群发育的典型古生物和年代学标志,重建了东北地块群从Gondwana 大陆到Pangea大陆的位置与模型。  相似文献   
926.
针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问题,利用迄今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资料,对其应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资料的小波变换能够很好地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周期.通过大量的实际对比工作,发现利用dmey小波对自然伽玛曲线做一维连续小波变换,以及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电阻率曲线做一维离散小波变换,都能在地层多级别旋回性的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并且克服了利用岩心资料分析确定层序界面时的人为影响,弥补了利用岩心、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界面位置时的模糊缺陷,使层序界面的位置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27.
节理分布位置影响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并控制“锁固段”型岩质边坡启动和破裂演化。通过模型试件剪切试验,分析了节理分布位置对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和破裂特征的影响程度。试件模型以水泥砂浆为材料,在剪切面不同位置预制封闭节理,使其成为四周密封、内部节理贯通的模型。在不同法向应力下进行剪切试验,测定综合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和剪切破裂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裂面可分为翼部拉张区、翼部压剪区、端部拉张区三部分,各区面积所占比例随节理位置变化而波动。剪切强度参数也随节理位置变化而规律性波动,且法向应力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928.
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碳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碳酸盐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制备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滴定导致的不确定度、标定NaOH标准滴定溶液和HCl标准溶液引起的不确定度及重复性实验引起的不确定度等。合成各不确定度分量,并乘以扩展因子2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对于CO2平均含量为8.66%(质量分数)的天然石膏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7%。  相似文献   
929.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义文 《气象》1989,15(1):28-32
本文统计验证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位置变化与强度之间的相关联系及相对独立性,并试从副高的活动特征解释这一现象;这一工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副高诸特征量间的关系和正确地综合分析副高的各种活动特征,对于副高形态的分类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30.
多物理ETKF在暴雨集合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TKF)的初值扰动方法是目前集合预报领域热点方法之一,但应用在短期集合预报中仍存在离散度不够、误差较大等问题。考虑到在区域短期集合预报中,模式不确定性和边界不确定性的影响不能忽略,本文尝试在ETKF生成分析扰动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初值不确定性、物理不确定性与边界不确定性,进而构建多初值、多物理、多边界ETKF集合,并以2010年9月30日到10月8日海南岛特大暴雨作为研究个例,对其在暴雨集合预报中的应用展开初步研究,重点分析多种物理参数化过程对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物理过程的ETKF(多物理ETKF)和单物理过程的ETKF(单一ETKF)均优于对照预报,多物理ETKF优势更加明显,其均方根误差、离散度等指标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对于降水采用SAL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多物理ETKF对于降水位置的预报有明显的改善,对于特大暴雨的强度预报也略有改善。研究表明,在ETKF初值扰动中加入多种物理过程,可以有效改善短期集合的离散度,提高预报准确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