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289篇
地球物理   489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222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随着"环日轨道器"(Solar Orbiter, SO)的在轨运行,太阳磁场观测进入了双视角遥测的时代.对利用太阳磁场的双视角观测改正矢量磁图中存在的横场(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分量) 180°不确定性进行了模拟,首先模拟了对解析解得到磁图的双视角观测,然后利用"日震学和磁学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 HMI)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一个老化黑子的磁图模拟了双视角观测.发现要改正一个磁图中横场方向的180°不确定性,在观测上只需要另外一个平行于视线方向的磁场即纵向磁场观测的协助.利用HMI的磁场观测模拟,估算显示30°的张角能够改正50 Gs磁场中的180°不确定性.更大的张角虽然更有利于更弱磁场的改正,但是考虑到投影效应的不利影响, 30°左右的张角应该是未来空间设备进行多视角观测太阳磁场的最佳张角.  相似文献   
122.
为保证在市电停电时仪器连续工作,在地震台站上运行的仪器都配备了电瓶作应急使用。测震仪器及附属设备要求的直流工作电压不一致,如张家口台:记录器(DJ2型)备用电瓶电压为20V;记录器(DK1型)备用电瓶电压为24V;数字钟(DS1型)备用电瓶电压...  相似文献   
123.
为了提高中心管振荡水柱波浪能利用技术能量转换效率,基于新的认识和目前常用的2.4米导航灯标,对中心管尾部设计了三种模型并在造波水槽中进行能量转换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管型中心管俘获宽度比最高达到了70.25%,但通频带宽度窄;加长喇叭口型中心管略好于喇叭口型中心管;在喷咀比为0.02条件下,加长喇叭口型中心管浮体有较高双峰俘获宽度比,波峰为40.0%,波谷为31.6%,通频带宽,为随机波下高效转换创造了条件。最高俘获宽度比和双峰通频带特性实验数据结果都优于历史文献值。根据试验数据对一些适合小型海洋仪器供电的样机进行了设计,设计的样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24.
自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从美国引进的综合电法仪器GDP-32Ⅱ电法工作站通过验收以来,已在“宁镇成矿带鸡笼山一黄梅山地区深部铜多金属普查”等6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该系统具有大功率、集成化的特点,可进行包括IP、CSAMT、TEM等3大类方法的数据采集,配套软件可实现数据传输、预处理及反演,该系统是目前全球主流电法工作仪器之一。  相似文献   
125.
简单评述了现有各种版本的大气折射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编制方法,指出了实测大气折射值、建立随地形而异的实测大气折射模型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分析了长期以来不能直接测定大气折射值的原因后,介绍了一种在不同方向精确测定大气折射值和建立观测点大气折射模型的新方法,以及所依赖的观测仪器具备的特性,最后给出了用实测数据建立的本地大气折射模型。  相似文献   
126.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和图像采集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新的、独特的全天指向模型,大大提高了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达到1″,并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7.
The emergence of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material basis of Zhang Heng's scientific thought. It appears that the simple intention of "observing visions and distinguishing good fortune or misfortune" was his motivation to develop the seismoscope. Tracing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author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eismoscope started around 128 A.D., and based on perceptual knowledge, two ideas about earthquakes came into being, i. e. , earthquake location could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instrument shaking direction, and the earthquake and earth split we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n the instrument manufacture, Zhang Heng advocated a principle of "making utensils to imitate cosmos ". By this principle,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were readily solved: the seismoscope imitated the respons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to earthquakes ( i.e. natural seismoscope) . Technically, the trigger mechanism of the latch was used for reference, and it recorded the physical evidence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by an ingenious way of a ball dropping from a dragon's mouth. The solution of these three key problems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seismoscope in 132 A.D. and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an earthquake in 134 A.D. His invention deepened humanity's knowledge of natural law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at time and later.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应用推广了的Aki尾波理论模式,忽略震源频谱含量的影响,考虑到仪器系统和地球Q-滤波器对尾波频散的影响,计算了fp-t*和k-t*独立的两套尾波响应理论量板。在假定Q与频率有Q(f)=Q0(f/f0)n关系的基础上,用云南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器记录的小震尾波资料,估算了昆明周围地区频率约1.0Hz的短周期波的地壳Q0值。结果表明,该区的Q0值在150—220之间,平均为191;频率相关值η不是常数,多数为0.2—0.3。这些结果与用尾波估算川滇交界地区的结果接近,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Q0值与美国西部地区类似,是属于低Q0值地区。 此外,用尾波与地震矩建立的关系,提出用尾波估算地震矩的一种可能方法,讨论了该区震级与地震矩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29.
总结了宜昌地震台SS-Y伸缩仪在安装、调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0.
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主流。按照目前虚拟天文台具代表性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分层介绍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同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中国虚拟天文台计算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