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法向恢复系数(Rn)作为落石灾害预测及分析中最为关键的输入参数,由于其受控因素较多,如何确定准确合理的Rn值仍然是一个难题。为探究多因素对Rn的联合影响规律及机理,首次采用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法对Rn的7因素联合影响展开测试。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和方差分析,遴选的7个因素对Rn影响均较显著,显著程度依次为碰撞角(θ)>试块硬度(H1)>转速(ω)>形状因子(η)>入射速度(V)>坡面硬度(H2)>尺寸(d)。许多交互参数对Rn亦表现出了显著影响,依次为d?θ > H1?d > V?η > H1?ω > d?η > η?ω > H1?η。对于单因素参数,Rn随d、V、η、θ减小和H1、H2、ω增大,呈增大趋势;对于交互参数,d和ω对Rn影响较弱仅表现在H1较小时,随H1增大,影响逐渐增强;η在H1较小时对Rn影响较显著,随H1增大,影响明显减弱;η较小时,Rn随V或d减小显著增大,η较大时,这种影响不显著;θ较小时,Rn随θ增大减小较快,θ较大时,减小趋势放缓;相比较小η值试块,较大η值试块的ω对Rn影响更为显著。这些获得的结论可为落石Rn计算模型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为落石灾害的精准预测及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位条件等均能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则会阻碍城市群的扩张,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减缓城市蔓延趋势;②在城市群尺度上,经济联系吸引力对建设用地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外向功能辐射力的增加则会给城市扩张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94.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设定不同浓度的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氮,研究在三者交互作用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得到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的浓度能显著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改善其生长环境,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生长和饵料利用水平。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溶解氧的浓度来降低有毒物质对大菱鲆的毒性,以此减小生物处理的压力,从而减少生物过滤装置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
不同含水量土壤偏振光谱特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阳  赵云升  王野乔 《遥感学报》2013,17(5):1077-1086
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的偏振光谱特征在土壤偏振遥感波段的选择和图像解释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应用偏振遥感信息进行土壤调查及理化性质的分析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在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进行偏振光谱测试与分析,研究土壤偏振光谱数据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建模并检验其精度,对影响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各个因素设计科学的正交实验,研究含水量、偏振角度、探测角和方位角等各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偏振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与偏振角度的交互作用和含水量本身对土壤偏振光谱的影响最大,显著性最强,其次是探测角与含水量的交互作用的影响,而偏振角对土壤偏振光谱有一定的影响,其他因素对土壤光谱偏振反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
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与水质交互作用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机制。从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内涵、影响因素、界面效应及其研究方法与模型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受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水文情势共同控制,对未来变化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其影响因素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物理—化学—生物多层次环境界面之间的"激励—响应"更加显著,将成为理解湿地—地下水交互作用过程及其环境反馈的重要内容。结合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利用不同界面特征的响应变化反馈指示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是未来研究方法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结合湿地水文特性整合不同尺度的数据信息、耦合交互过程的不同机制等是模型构建的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水量—水质联合模拟是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以湖南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土壤有机质、pH值、P、N对Pb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研究了Pb、Cd复合污染对水稻Pb、Cd富集的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离子交换态Pb含量减少,但通过转化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质的结合态Pb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水稻对土壤Pb的吸收量;土壤为中性偏碱性时,土壤中Pb的活性和水稻Pb的富集能力均较酸性土壤中有所降低;在土壤中增施氮肥和磷肥可降低土壤中离子交换态Pb的含量,减少水稻对Pb的吸收。因此,土壤有机质、pH值、P、N是影响水稻Pb含量及土壤Pb活性的重要因素。Pb-Cd复合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同时存在Pb、Cd时,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Cd元素的吸收,而Cd却抑制了水稻对Pb的吸收。  相似文献   
98.
祁连山东段北坡农业景观带人地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民  刘宇 《山地学报》2002,20(6):673-679
祁连山东段北坡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突出的多样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并由此形成多样的自然景观带和与之相适应的人地系统。根据气候、地貌等地理要素分异,将研究区分为9个农业景观带。对农业景观带人地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人口压力下的空间分异模式,并对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特征、农业生产经营、耕作制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根据研究区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不同景观带间平衡发展的协调对策与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99.
徐凯  房艳刚 《地理研究》2019,38(3):482-495
以具有国家粮食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功能与特征的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居住生活和生态保障四类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各区县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 从省域层面看,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② 根据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互动实际,得出各功能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从而为功能调控提供指导;③ 基于功能状态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将辽宁省78个区县划分为8种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并根据类型提出科学谋划辽宁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为促进乡村转型与城乡统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以科尔沁沙地3种主要的藜科植物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以及种群密度,研究植物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对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和种群密度及三者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养分和水分对这3种植物的SLA和LDMC的影响均为显著,其中养分为最大的变异源。3种藜科植物的SLA和LDMC对密度处理响应均为不显著。交互作用对3种藜科植物SLA和LDMC的影响则要弱于单因素(密度、水分)处理;养分的增加导致沙蓬、大果虫实的SLA增大,LDMC减小;水分对SLA、LDMC的影响和养分相似;尖头叶藜的响应方式与沙蓬、大果虫实相异,随养分的增加其SLA有减小的趋势,LDMC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土壤养分、水分的改变对尖头叶藜SLA和LDMC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